台北市市长蒋万安曾宣称,如果大陆继续在台海进行军机绕台和军演的话,他就要停掉双城

纸上点将 2025-10-03 19:42:22

台北市市长蒋万安曾宣称,如果大陆继续在台海进行军机绕台和军演的话,他就要停掉双城论坛。 这话放出来时,岛内舆论炸了锅,有人赞他“硬气”,也有人冷笑:“敢说,真敢做吗?” 双城论坛自2010年起,已成为台北与上海间稳定的城市交流平台,累计签署45项合作备忘录,涵盖医疗、环保、交通等领域。这些协议并非空洞文件,而是直接惠及民众的务实举措。例如,直飞航线开通后,两岸商务和探亲往来便利许多,节省时间成本;垃圾分类经验互鉴,让台北社区管理更精细,上海养老模式借鉴则提升了岛内老人生活质量。 论坛历经15年风雨,坚持每年轮流举办,即便两岸紧张加剧,也未中断。这种连续性,源于其定位为城市层面的非政治交流,避免敏感议题,聚焦民生痛点。蒋万安接任市长后,继承这一传统,却在2022年11月台北市议会会议上,首次附加条件:若大陆军机持续绕台、军舰演训不减,将评估暂停论坛。这番表态,迅速点燃岛内讨论,凸显他试图在蓝营基本盘与地方利益间求平衡。 蒋万安的声明并非随意脱口而出,而是回应当时两岸态势。大陆军机绕台已成为常态,2022年单日最高达32架次,越过所谓海峡中线,形成包围态势。岛内警报频发,民众生活受扰,蓝营内部压力山大。作为国民党籍市长,蒋万安需展现强硬姿态,以巩固支持者信心。 同时,他强调论坛的核心价值在于“两岸越紧张,越需交流”,这反映出国民党一贯的两岸政策:以对话化解对立,避免对抗升级。声明一出,媒体争相报道,标题多用“硬气”二字,蓝白阵营视之为及时回应;绿营则质疑其可行性,指出过去类似承诺多止于口头。整个事件,暴露台湾政坛的分裂:一方面,国民党借此重申“和平对话”路线;另一方面,民进党当局视之为机会,借机施压,卡住上海代表团入台手续,意图逼迫低头。这种拉锯,折射出地方治理与中央政策的摩擦。 舆论反应如潮水般涌来,岛内网络和媒体平台瞬间热闹。支持者赞蒋万安“有担当”,认为在军机扰台频仍的当下,此举能守护台湾尊严,赢得蓝营基本盘认可。数据显示,台北市民中72.1%支持续办论坛,64.8%认为紧张期更需对话,这为蒋提供了民意底气。反对声音则直指“敢说不敢做”,绿营议员高呼“自我矮化、浪费公帑”,试图将论坛污名化,联结军演议题施加道德压力。台北市议会辩论激烈,蓝绿阵营互怼提案,文件散落桌面。整体而言,这次风波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台湾内部蓝绿对峙的缩影:国民党强调经济民生红利,民进党则以安全为由阻挠交流。蒋万安的策略,表面高明,实则走钢丝——一边开条件要求军机停飞和地位对等,一边坚持论坛框架,避免国民党“两岸交流”招牌砸锅。 尽管承诺停办条件,现实中双城论坛未曾中断。2023年8月,蒋万安亲赴上海出席,签署智慧医疗和小熊猫保育等协议,现场宾客云集,笔尖落纸记录合作细节。这次举办,正值两岸军机活动频繁,却未触发停办,显示蒋的底线更多是姿态而非铁律。民进党趁机卡证,延缓上海团行程,但蒋以“对话避战”回应,化解压力。论坛带来的实惠显而易见:虹桥-松山直飞航班拉动旅游,陆客消费支撑台北服务业;社区养老互学,缓解岛内高龄化难题。这些积累,让台北市民在日常中感受到交流价值,而非抽象概念。国民党借此稳固基本盘,蒋万安在蓝营内声望不减。反观绿营,施压虽猛,却难撼民意基础,暴露其在两岸议题上的尴尬——既要阻交流,又怕被批“闭关锁岛”。 进入2024年,双城论坛续办引发新一轮争议。12月17日台北主办时,民进党发言人联合台北市议员召开记者会,批蒋万安“跳票”承诺,指军机扰台不减,反成常态,单月架次屡创新高。绿营强调交流换来“矮化”言论和中媒歧视,呼吁停办以示立场。蒋万安市政团队强硬回击,指出民进党执政9年来,军机活动从未停歇,却屡次阻挠地方交流,纯属政治操作。论坛当天,上海团如期抵达,签署轨道交通和AI治理备忘录,议题聚焦城市痛点,避免主权敏感。台北市民民调显示,支持率稳居七成以上,证明民生需求压倒政治噪音。蒋的坚持,巧妙利用宪法框架,回避主权定义,类似马英九时代的“只经不政”路数。这种平衡术,虽被邱毅批为“文字游戏”,却在短期内奏效,国民党借论坛重塑“务实交流”形象。 2025年,双城论坛轮到上海主办,原定9月25日至27日由蒋万安率团赴沪,主题定为“AI与城市治理”,分论坛涵盖科技医疗、轨道交通和养老。台北市议会抽选国民党籍议员随团,行程送陆委会审核,一切看似水到渠成。 蒋万安公开表态:“论坛没有办不办的问题,只有什么时候办的问题。”这延续其一贯立场,重申“双城好两岸好”。然而,9月22日台北市政府突宣布延期,不在9月举办,理由是需对合作细节反复沟通,确保周全。外界猜测,或与中央审查拖延、两岸情势波动有关。

0 阅读:112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