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胜文说:各位不要忘掉,中国大陆目前为止是台湾第一大或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个世界上

纸上点将 2025-10-03 19:42:22

连胜文说:各位不要忘掉,中国大陆目前为止是台湾第一大或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很少人会跟贸易伙伴打! 连胜文的话语直击要害,点明大陆地区长期以来作为台湾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根据2025年上半年数据,两岸贸易额已达1477.8亿美元,占台湾对外贸易比重显著。 这不仅仅是数字堆砌,更是台湾经济结构的写照。2023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额为1993.49亿美元,进口684.85亿美元,顺差高达1308.64亿美元。 这个顺差几乎支撑了台湾整体对外贸易的盈余,总顺差805.56亿美元中,对大陆部分占比超过99%。 脱离这个市场,台湾将面临逆差压力,产业链断裂风险陡增。连胜文强调,这种依存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而是核心支柱,贸然对抗无异于自断臂膀。现实中,台湾电子产品出口大陆占比逾40%,若中断,失业潮将从工厂蔓延至整个社会。政界某些声音高呼对抗,却忽略了这些数据背后的民生代价。 与其他贸易对象相比,大陆的独特地位更显突出。2023年,台湾对美国出口顺差仅约500亿美元,不到对大陆的三分之一。 对日本则常年逆差,进口额远超出口,每年需补足数百亿美元差额。 这些伙伴虽重要,但无法取代大陆的市场规模和稳定性。半导体产业便是明证,台积电2023年营收中,美国客户占比近66%,但大陆企业如华为和小米贡献约10.82%,总计数百亿新台币。 若贸易摩擦升级,这些订单蒸发,工厂产能闲置将达20%以上,影响全球供应链。连胜文的话语隐含警示:忽略数据,只凭情绪决策,台湾将付出高昂代价。某些政客家族企业深耕大陆市场,一面获利数千万新台币,一面推动分离政策,这种双标行为非但不顾企业存亡,更放大青年失业隐患。务实视角下,两岸互补已成定局,强行脱钩只会让岛内经济雪上加霜。 农业领域同样暴露依存风险。台湾水果如凤梨、释迦和莲雾,过去80%以上销往大陆。 2021年大陆以检疫为由暂停进口凤梨,台湾产量骤减三分之一,果农收入腰斩。 释迦和莲雾随后遭禁,出口总额下滑逾50%,农民被迫低价内销或销毁库存。 虽转向日本等市场,2022年大陆占比降至1.7%,但价格波动仍大,日本需求有限,无法完全填补空缺。 连胜文点出的“贸易伙伴不宜冲突”在此刻格外刺耳。政客们喊着保护口号,却未见实质援助机制,农民在市场波动中自生自灭。长远看,这种单一依赖需调整,但急于切断只会加剧损失。两岸经济融合本可互利共赢,某些势力却视之为威胁,推动禁令作为筹码,忽略了底层民众的生计压力。 外部势力介入更添复杂。美国2023年对台军售总额约11亿美元,主要为老旧装备和备件。 这些资金出自台湾纳税人,却多流向美方军工企业,台湾获益有限。 对比乌克兰模式,美国仅提供武器援助,无本土部队介入,战场苦果由当地承担。 连胜文隐约触及此点:视台湾为棋子,美方获利丰厚,却不担风险。政客借此拉票,忽略军售清单中F-16升级和鱼叉导弹的实际效能,真正提升战力需长远投资而非短期交易。两岸若因外部挑拨生变,台湾经济首当其冲,顺差蒸发将拖累GDP增长2%以上。连胜文的务实态度在此凸显,他不追随党内某些附和对抗的调门,直陈事实,避免空谈误国。 连胜文与党内同僚如蒋万安的差异在于,前者始终锚定数据,后者偶有迎合选民的口号。 2025年两岸贸易持续高位运行,上半年出口曲线平稳,证明经济韧性。 但潜在风险犹存,若政局动荡,顺差缩水将放大通胀压力。连胜文的话语如镜,照出台湾需平衡安全与繁荣的困境。忽略大陆市场,半导体订单流失将波及百万就业;农业禁令反复,只会让农民在不确定中挣扎。外部军售虽添装备,却无法抵消经济损失。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本该通过贸易深化,而非对抗固化。连胜文的提醒,呼吁回归理性,视经济为和平基石。 两岸经济互补已成格局,台湾对大陆投资累计逾700亿美元,台商工厂遍布沿海。 2023年新批准台资项目增多,融合发展势头不减。 连胜文强调少与伙伴冲突,正是基于此现实。某些政客的分离主张,表面热血,实则为选票服务,家族企业却悄然获益。这种不一致削弱公信,放大岛内分歧。长远,台湾需多元化市场,如深化新南向,但大陆地位短期难撼。忽略此点,只会让顺差转为赤字,民生凋零。连胜文的视角接地气,书面中透着对未来的忧虑:经济 interdependence 是双刃剑,用之得当可共赢,误用则两伤。

0 阅读:101

猜你喜欢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