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8日,北京解放军301医院,上午8点半,正在住院的张爱萍将军接到军

不急不躁文史 2025-10-02 22:44:01

1976年7月8日,北京解放军301医院,上午8点半,正在住院的张爱萍将军接到军委办公厅紧急通知,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昨日中午11时15分,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同机共13人全部殉职。 皮定均这个人,要说起来,其实并不复杂。 他不是那种一上来就气场外露的人,瘦,黑,话不多,看着还有点沉。 他的一辈子,走得不惊天,不动地,连照片都不多,穿军装的样子也不是多威风凛凛的那种,但只要提到打仗、带兵、扛事儿,很多人第一个想起的就是他。 他生在安徽金寨,穷地方,山高林密,地少人多。 小孩子从小就是跟着爹妈下地,放牛砍柴,一天天忙得满身灰。他十几岁就上了红军,年纪轻轻扛起枪,那时候什么都不懂,命也不当命看。 他认路快,腿脚麻利,胆子又大,不躲不怵,别人说打仗要技巧,他就靠一个字,拼。 有时候一场仗下来,伤亡过半,他却能带着剩下的几个人硬撑到天亮,再把队伍慢慢拼回来。 当兵那几年,南打北撤,仗没少打,枪伤刀伤落了一身。 他说过一句话:“命是打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这话听着粗,可很多老兵信这套。他当年中原突围那一仗,说白了就是送命的活。 几千人冲进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圈,前后左右都是枪口,没退路,也没援军。 他带着人躲进山沟里,白天藏着,晚上往外突,每打一枪就换个地方,硬生生扯出一条生路。 那仗打完,很多人回不来了,但留下的,服他。他不是光靠命硬,他脑子也快,敌人往哪堵,他从哪绕;敌人还没看清方向,他已经打上来了。 毛泽东看完战报,直接写了句“皮有功,少晋中”。 原本只报了个少将的职级,硬是提成了中将。老头子不轻易表态,一句话就能看出这个人值不值得记。 皮定均这人,性子直,说话不拐弯。有一次下属把演习数据做假,他拍桌子一句话不带骂人,但谁都听得出火气,“纸上打胜仗,不如回家炒豆腐。”他就这脾气,听起来冲,但不虚。 他带兵时从来不搞什么空头口号,也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表态。 他说部队就是得能打,打得赢才有话说,打不赢,再多文件也没用。 那些年军区里很多干部都怕他,也有点敬他,怕的是挨训,敬的是他说到做到。 该冲的时候他冲在最前面,掉队的时候他压阵在最后。他不让士兵多扛一袋子粮,也不让别人先上山自己坐在车上。他亲自背枪,也亲自挖掩体,有人问他图啥,他说图个心里不别扭。 到后来当上福州军区司令员,地位高了,人还是老样子。 住的房子不大,桌子是旧的,凳子还缺一条腿垫了纸片。他不讲究这个,说是花里胡哨的东西不顶用。他眼睛不好,老毛病了,年轻时挨过炸弹震,后来又做了手术。 1976年夏天,刚做完右眼的刀,还缠着纱布没拆,他接到通知,说福建东山岛那边要搞一次三军联合演习,他执意要去。身边的人劝,说你这眼睛还没好,去那种地方太阳又毒,海风一吹,不怕感染?他不听,说不能光靠电话调度,得上现场看看,真打起来不是演戏。他认死理儿,不去不安心,说了算就去了。 那年是个怪年头。朱德刚去世,全国都在准备追悼会,毛泽东也已经病得不轻,天气闷得出奇,天一压下来,人就喘不过气来。 他登机那天是七月七号,上午的飞机,从福建起飞,准备先到东山岛,再转回北京赶朱德的悼念。 飞机上总共十三人,都是随行的骨干,还有他儿子。 他还开玩笑说这回时间掐得紧,完事回来就换身衣服进追悼会。没人想到,那一去,就是再没回来。 飞机起飞没多久,天开始变了。 云层低,能见度只有几百米。无线电开始失联,呼叫几次都没反应。 后来地面终于接到消息,飞机在东山岛附近的灶山撞上了一块岩石,连人带机全毁。 那块岩石后来很多人去看过,斜斜的一块,像刀切一样插在山体里,旁边全是烧焦的痕迹,飞机碎片散了一地,十三人没有一个活下来。 消息传回北京,整个军区都懵了。 毛泽东得知后没说话,只是让人准备了一个花圈,说写上“沉痛悼念皮定均同志”。那是他生前送出的最后一个花圈,两个月之后他自己也走了。那一年,像关了一扇门,很多人走了,很多事也跟着翻了篇。 皮定均的追悼会没有大张旗鼓,但来的人很多,老兵、干部、地方的代表都来了。 他的遗体没能完整找回,火化的时候连个完整的牌子都没有。 有人说太可惜了,也有人说他这辈子就是这样来去匆匆,不讲究形式。他留下的东西不多,一本旧日记,一个帆布包,还有些部队的训练手册。可他带出的兵、打过的仗、说过的话,散落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想忘也忘不掉。 说到底,他不是那种历史书里会被大书特书的人物。他就像老兵口中的“硬茬子”,人不多话,打起仗来不讲情面。 老百姓不一定记得他长什么样,但老兵记得他训人骂人也带着真心。 飞机失事那天,福建的天阴了整整一周,不下雨,就是闷,一直闷着。后来有人说,那年海风也记住了这事儿,吹得格外安静。

0 阅读:147

猜你喜欢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