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海之滨的西堠门水道上,一座横跨天堑的超级工程正在书写人类桥梁建设的新篇章。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作为甬舟铁路及甬舟高速公路复线的控制性工程,以其史无前例的跨度、复杂的结构体系和突破性的技术创新,成为世界桥梁领域的标杆。截至2025年9月,大桥建设已进入关键冲刺阶段,两侧边跨钢梁全部架设完成,主塔施工高度突破230米,预计2028年建成通车后,将彻底改写舟山群岛的交通格局,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 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连接舟山金塘岛与册子岛,全长3118米,主跨达1488米,采用斜拉-悬索协作结构体系,这一设计在公铁两用桥梁领域尚属全球首创。其主跨长度不仅远超国内已建成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1092米)和常泰长江大桥(1208米),更以绝对优势成为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铁两用大桥。大桥桥面宽度达68米,采用“公铁平层”设计,中间通行双线高速铁路(设计时速250公里),两侧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如此宽幅的桥面在跨海桥梁中亦属罕见再次刷新了“世界最宽跨海大桥”的纪录 。 挑战极限的技术创新 (一)结构体系突破 针对西堠门水道风大、浪高、水深、流急的极端环境,大桥创新采用斜拉-悬索协作体系,融合斜拉桥的刚度优势与悬索桥的跨越能力,有效解决了传统单一桥型在超大跨度下的技术瓶颈。通过空间变幅缆索体系和三箱分离式钢箱梁设计,大桥不仅实现了主梁气动性能的优化(可抵御17级台风),更在高铁荷载下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 。 (二)基础施工壮举 大桥5号主塔墩采用18根直径6.3米的钻孔灌注桩基础,单桩设计桩长84米,嵌岩深度达37米,是目前世界最大直径的桥梁钻孔桩基础。而金塘侧主墩则首创嵌入式沉井基础,直径58米、高37米、总重超1万吨的双壁圆筒式钢沉井精准着床海底,其平面面积相当于3.6个标准篮球场,堪称“海上巨无霸” 。 (三)智能建造应用 施工过程中,北斗定位传感器、激光测距仪等智能设备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监测网络,实现了钢梁吊装、主塔施工等关键工序的毫米级精度控制 。BIM+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应用,更将实体工程映射为虚拟模型,通过云端预演优化施工方案,大幅提升了复杂环境下的作业效率。例如,首节979吨钢梁的架设通过“拖拉+原位拼装”工艺,在智能系统的实时监控下实现了零误差对接。 西堠门水道素有“建桥禁区”之称,全年6级以上大风超100天,最大流速达4.1米/秒,百年一遇浪高8.8米,加之水下裸岩起伏、暗流涌动,给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建设者们历时三年多,先后完成了主塔基础施工、钢梁首架、边跨合龙等关键节点: - 2022年10月31日正式开工后,仅用14个月便完成了5号主塔墩18根超大直径钻孔桩的施工 ; - 2025年5月27日,首节钢梁成功架设,标志着工程从基础施工转入上部结构安装; - 2025年9月30日,金塘侧边跨钢梁合龙,两侧边跨全部贯通,为2027年主跨钢梁架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甬舟铁路及西堠门公铁大桥的建成将彻底结束舟山群岛不通铁路的历史。届时,宁波至舟山的通行时间将从目前的1.5小时缩短至26分钟,杭州至舟山仅需1小时左右,上海至舟山也将纳入3小时交通圈。这不仅有助于完善长三角铁路网布局,更将推动宁波舟山一体化发展,促进沿线旅游业、临港产业升级,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注入新动能 。此外,大桥的建成还将为我国高铁跨海工程积累宝贵经验,助力中国桥梁技术进一步走向世界。 从2009年建成通车的西堠门公路大桥(世界最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到如今正在崛起的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这片海域见证了中国桥梁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跨越。这座凝聚着中国智慧与工匠精神的超级工程,不仅是一座连接海岛的交通枢纽,更是一张向世界展示中国基建实力的亮丽名片。随着建设的稳步推进,“高铁上岛”的梦想已触手可及,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必将在人类桥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东海之滨的西堠门水道上,一座横跨天堑的超级工程正在书写人类桥梁建设的新篇章。西
一三大树哥
2025-10-02 13:31:0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