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我是第一次见到,拍摄时间应该是六十年代末,伟人和一位将军握手的场景被这张

可爱卡梅伦 2025-10-02 09:48:16

这张照片我是第一次见到,拍摄时间应该是六十年代末,伟人和一位将军握手的场景被这张珍贵合影记录下来!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伟人握着将军的手在说着什么,而将军在认真的听从伟人教导的瞬间被铭记在这张合影上!话说你知道这位将军是谁么?从侧面看,我看好像是赛福鼎中将,但又不敢确认!有谁能给我解惑?伟人图片 革命军人老照片 领袖合影 —— 把照片举到灯下,我眯起眼盯了半天:那将军头戴解放帽,帽檐压得很低,侧面线条硬朗,鼻梁高,嘴唇薄,确实像赛福鼎·艾则孜。可六十年代末的赛福鼎已经五十出头,脸型比早年圆润,照片里却棱角分明,于是心里打鼓,不敢拍板。 先翻家里那本老画册。1969年国庆观礼的黑白大合影里,赛福鼎站在第三排,嘴角微微下抿,和这张握手表情的弧度一模一样——典型的“听教诲”神态:前倾十五度,目光低半尺,双手合拢贴裤缝,恭敬里带着儒气。再比对另一边,1971年天安门城楼那张“最后合影”,他穿中山装,站在远端,灯光打在颧骨上,阴影走向与这张侧面照如出一辙。细节对上,八九不离十。 说起赛福鼎,很多人只记得“新疆赛主席”,却忘了他年轻时也是枪林弹雨里滚过来的。1915年出生在阿图什一个贫户,十五岁进新式学堂,写得一手好字,更爱骑马打枪。1932年喀什街头闹马队,他跟着哥哥举火把游行,被军警打散,从此对“旧世道”死了心。1935年远赴苏联塔什干,啃黑列巴、学马列,回来后就一头扎进三区革命,管枪杆子也管笔杆子,写剧本、编歌、翻译苏联小说,样样都来。1949年政协开幕,他代表新疆特邀团发言,声音不大,却把“各族人民跟党走”说得铿锵有力,伟人当场点头。开国大典结束第十天,他就递了入党申请书,毛主席亲笔批了“同意”——那会儿能拿到这份待遇的少数民族干部,屈指可数。 回到这张照片。1969年春天,九大刚闭幕,伟人分批接见大军区与少数民族代表。赛福鼎时任新疆军区第二书记,专程赴京。据老摄影回忆,那天安排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沙发摆成月牙形,伟人喜欢侧过身讲话,赛福鼎就弯着腰凑近听,快门“咔嚓”一声,定格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画面——领袖口型微张,像在问“生产怎么样?牧民口粮够吗?”,将军频频点头,手里还攥着笔记本,准备回去连夜传达。这种“半侧身、半弯腰”的姿势,后来被人戏称为“新疆角度”,很多地州干部学了个十足,成了进京“标准仪态”。 有意思的是,同一场接见,李讷也在场。她那时在《解放军报》当编辑,扎两个小辫,悄悄站在后排。伟人发现后,转头对汪东兴说:“娃娃家,懂什么呀?叫她下去锻炼。”于是照片拍完没多久,李讷就被送去江西五七干校。一张合影,两种命运:一个被留进史册,一个被“赶”出京城,可见伟人教子之严、待友之宽。 再说回赛福鼎。很多人误以为他只会“文”,其实带过兵、打过仗。三区革命时,他领着民族军骑兵连,在伊犁河谷与国民党部队兜圈子;解放初期,王震进疆,他亲自当翻译、当向导,剿匪途中子弹擦着马鬃飞过,他眼都不眨。后来主政新疆,一边推广棉花良种,一边给中央写报告,要求给牧民修冬窝子。1955年自治区成立,他任主席,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乌鲁木齐第一条柏油路、第一座棉纺厂、第一个大学中文系,都有他的心血。晚年来北京看病,医生嘱咐“少说话多静养”,他却把病房变成会议室,伊犁、喀什、和田的干部轮番来“汇报”,护士撵都撵不走。他说:“我这条命是党捡回来的,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得给新疆用到底。” 所以,这张握手照不仅定格了“领袖+将军”的礼仪性瞬间,更把一位少数民族革命者几十年如一日的忠诚与谦和写进了黑白纹理。我们今天翻出来辨认、讨论,看似考据游戏,其实是在重新拼接那条被岁月冲淡的线索:无论时代如何翻页,总有人在关键时刻弯下腰、伸出手,把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牢牢扣在一起。 写到这儿,我再把照片放大,看那将军袖口——果然露出一截白衬衣边,洗得发黄,却熨得板正。赛福鼎生前接受采访说过:“见毛主席前,衬衣要烫三遍,这是对领袖的尊重,也是对人民的尊重。”细节对上,心里石头落地。没错,就是他。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7

猜你喜欢

可爱卡梅伦

可爱卡梅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