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搞出了个大新闻!中国在新疆哈密弄成了个大事,全球最大的浮空风电机升空发电了!

运赛过去 2025-10-01 22:46:24

中国搞出了个大新闻!中国在新疆哈密弄成了个大事,全球最大的浮空风电机升空发电了!这东西看着像个大飞艇,实则是飘在天上的发电站,厉害得很! 话说最近中国能源圈子里头闹腾得挺欢,这事儿得从新疆哈密说起。就在2025年9月19号到21号,北京临一云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搞出来的S1500型浮空风力发电系统,在哈密淖毛湖基地完成了戈壁环境下的全套测试。这玩意儿直接升到天上发电,设计功率足足1兆瓦,体积上长60米、宽40米、高40米,搁谁看都像个大飞艇悬在空中。 它不是闹着玩的,而是实打实把高空的风给抓住了,通过缆绳把电稳稳传到地面。这次测试包括总装、气压保持、昼夜升降,还有强风下的驻空发电,全都过关了,创下了全球浮空风电体积最大、升空高度最高、发电功率最大的三项纪录。 这系统是怎么回事儿呢?简单说,它的主结构是个大气囊,外面裹着环翼,形成一个巨型涵道,能让风从里面通过驱动叶轮。里面塞了12套每套100千瓦的发电机组,总功率超1兆瓦。 传统风电塔架得在地面上等风来,风小了就歇菜,效率低还占地多。这浮空式不一样,它自己飞上去,锁定高空稳定风层,那儿风速是地面的好几倍,发电效率能翻倍。 而且基础简单,不用浇大水泥墩子,材料能省40%,每度电成本降30%。 系留缆绳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拉着它稳稳悬停,电直接顺着缆绳下传,接入电网就行。 背后这家公司,北京临一云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创始人是两个95后小伙子,顿天瑞当CEO兼首席设计师,翁翰钶管技术官。 他们俩从大学时候就泡在浮空器研究里,毕业后拉起团队,从小模型干起。最早的S500型号,2024年10月在江西共青城升到500米高,载荷和风能利用率都达标,刷新了两项世界纪录。 现在团队有70多人,全靠自研,没靠进口核心部件。清华大学电机系也掺和进来,陆超教授带队,搞定了高功率密度发电机和轻量化电能变换这些硬骨头。 他们用引射扩散升力体做布局,加上低温气体循环技术,解决了气囊泄漏和稳定性问题。这不光是堆硬件,还得有算法支持,空地协同控制让它在风里稳如老狗。 为啥选新疆哈密试?这地方风资源全国顶尖,常年大风,戈壁滩广袤,适合大场面测试。 哈密本来就是国家西部能源基地,风光电项目装机容量破千万千瓦,这次S1500一成功,就能无缝接上,推动边疆绿电大开发。想想看,戈壁上到处挂这种“空中风筝”,风一吹就发电,不占地不占地,还能迁移动作,灵活得很。比起陆上风机,它避开了地面乱流,直奔高空宝藏风,输出稳多了。 这事儿搁全球能源格局里头,也不是小打小闹。风电老问题就是风太飘忽,地面等不起。高空风稳,但怎么抓?美国、德国、日本早几年试过浮空风电,美国Altaeros Energies搞过小模型,升到几百米,但成本高企,卡在商业化。 德国的SkySails用风筝式拉发电机,功率小,稳定性差。日本的软银投过类似项目,也没大规模落地。欧洲那边地理碎,风场分散,建塔架都费劲,更别说飞上天了。 中国这回直接上兆瓦级,商用导向,从头到尾自力更生,等于在浮空风电这条赛道上抢了先机。拜登政府喊清洁能源优先,可化石燃料还甩不掉,德国法国新能源项目频频踩坑,受制于技术和地形。中国不光铺风光快,还爱走弯道超车,这S1500就是例子。 说白了,这不单是发电技术升级,更是能源战略调整。中国风资源多在西部,高空潜力更大,开发出来能稳住碳中和目标。全球气候大会上,总有人提能源转型难,中国用实际行动堵住嘴。浮空风电潜力不只陆地,未来海上也能上,深海打不了桩?飞上去就行,省了海工成本。 公司计划2026年批量投产,第一批接入哈密电网,然后多地验证,沙漠、海岛、山区全覆盖。 顿天瑞他们俩说,希望它成平价绿电主力,度电成本再压一压,就能跟光伏平起平坐。 这背后是中国高端制造的信号。以前风电是中国追赶,现在开始定义规则。自研关键技术,从气囊材料到电机算法,全链条掌握。团队小而精,70多人干出兆瓦级成果,靠的就是专注和迭代。S500到S1500,一年多跳两代,测试数据一步步堆实。国际上,能源是底牌,谁抓牢谁稳。中东有石油,中国有风,技术一加持,就成战略资源。

0 阅读:0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