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这位是我老山轮战部队侦察连副连长董玉香烈士,他是我军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的

运赛过去 2025-10-01 22:46:25

左边这位是我老山轮战部队侦察连副连长董玉香烈士,他是我军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的最后一位烈士,年仅29岁。 说起董玉香这个人,得从他出生那会儿说起。他1962年11月生在山东梁山县小路口镇南董村,那地方是水泊梁山边上,家里条件一般,父母靠种地维持生计。从小他就爱听爷爷奶奶讲抗日时候的英雄故事,那些事儿让他心里头埋下种子,长大就想当兵保家卫国。村里人说,他小时候身体壮实,干活麻利,帮家里挑水砍柴从不叫苦。1979年那年,征兵宣传一到村口,他眼睛亮了,立马报名。结果体检过了,1980年11月正式入伍,18岁的小伙子背上行囊,坐上拖拉机去县城,再转火车北上,进了北京卫戍区警卫三师。 刚入伍的时候,董玉香从普通战士干起,部队生活苦是真苦,每天五点起床跑操,负重拉练,枪靶前练射击,手上老茧一层一层磨出来。他不光身体吃得消,脑子也灵光,很快就脱颖而出。半年不到,射击成绩全连拔尖,教官看中他,推荐去军校深造。1981年他进了石家庄陆军学校,课堂上钻研战术,野外拉练扛着装备翻山越岭,毕业那年1984年,手里拿着证书回部队,军装上多出肩章,当上排长。带队巡逻边境,检查哨位,组织夜训,他总是一马当先,士兵们跟着学,队伍作风越来越硬。 几年下来,董玉香升到副连长,负责侦察连的训练。侦察兵这活儿,讲究隐蔽和机敏,他带头练匍匐、练潜行,晚上模拟敌情,战士们都服他。1986年8月,部队接到命令,开往前线。那时候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打了好几年,老山地区轮战正紧,北京卫戍区这支部队奉命支援云南马关县罗家坪一线,守24.5公里正面。董玉香24岁,率侦察连上路,卡车在山道上颠簸,他坐在车里,脑子里盘算着任务。到了阵地,丛林密布,地雷遍地,他们挖猫耳洞,布观察点,空气里一股潮湿味儿。他组织战士们适应环境,很快就投入行动。 在前线一年多,董玉香带队出境41次,潜伏侦察敌情,每次都摸清地形、兵力、火力点。那些行动风险大,敌方阵地布满雷场,他们得绕道爬坡,记录情报带回来。一次任务,他们发现越军隐蔽调动,董玉香指挥小队绕过雷区,深入敌腹地,获取了关键资料,那回立了三等功。还有爆破行动,他亲自安装炸药,炸掉敌碉堡,歼灭火力点。部队里传,他的连队成了英雄侦察连,战士们执行任务时总冲在前。累计起来,他参与118次战斗,毙敌30多人,俘敌3名。1987年春夏,行动越来越密集,他绘制沙盘,分析敌情,带队砍路穿越无道林子,直插1791高地。 那年8月10日,捕俘战斗打响,这是董玉香的第118次出击。他和连长冷杰松带9名战士,目标直指敌1791高地。部队从山坳出发,突进壕沟,投手榴弹,端枪扫射,很快制服两名越军俘虏。战斗结束,小队押着俘虏撤退,董玉香殿后掩护。回程路上,地雷区荆棘丛生,他踩中一枚隐蔽雷。爆炸瞬间,双腿炸飞,右脚当场没了,左腿膝盖血肉模糊,高位截肢是免不了的。冲击波还伤到头部,脑神经严重损伤,他当场昏迷,战友拖着他后撤,鲜血染了担架。卫生员紧急止血,直升机把他送野战医院,医生连夜手术,锯断残肢,缝合血管,输血浆保命。 伤势太重,董玉香从前线转到后方医院,脑震荡并发症不断,失忆了,连身边战友都认不出。接下来的三年,治疗没停过,北京军区医院成了他的家。护士换药,医生开刀引流感染,物理治疗师帮他练站立,他用拐杖支撑,慢慢推轮椅绕病房。身体每况愈下,1991年4月7日,病情急转直下,心跳监护仪报警,抢救室里电击除颤,仪器响个不停,最终还是走了,年仅29岁。部队追认他为革命烈士,那时候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结束几年,他成了这场作战中最后一位牺牲的战士,大家都叫他“最后的烈士”。 牺牲前,董玉香的荣誉没少拿。1988年授衔那天,他坐轮椅入场,军乐响起,领导宣读命令,25岁的他连升三级,从副连长到正营侦察参谋,胸前别上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枚。那年他是最年轻的少校,全军上下都知道这个侦察英雄。部队给他封“一等功臣”和“一级战斗英雄”,连队挂上“英雄侦察连”的牌子。他的妹妹董玉芝听说后,也应征入伍,进了哥哥的连队,继续干军人这行。 董玉香走后,家乡梁山没忘他。陵园里立碑,碑上刻着他的事迹,铜像摆在学校操场,孩子们上课时总听老师讲。双拥公园展出他的遗物,匕首、日记本搁玻璃柜里,参观的人驻足看。每年清明、国庆,部队组织祭扫,侦察兵登山放花圈,老山前线战友重访阵地,摸着弹痕墙,忆起那年8月10日。梁山县小路口镇还把他的故事编进宣讲材料,民兵训练时拿来举例,讲怎么吃苦耐劳,怎么忠诚使命。国家公祭日,退伍老兵们聚一块儿,敬个礼,缅怀这个山东汉子。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