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表示,如果中国真的超越美国,成为新的世界最大经济体,希望到时候中国能“手下留情”,不会有对美国不利的情况出现! 美国的克林顿前总统在任时的决策,更像是一场押上整个时代的豪赌,他将中国“领”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大门。 在当时的他看来,一个由市场主导的全球化新纪元,会按照美国的剧本上演,他赌的是经济融合,能让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大获全胜。 然而“牌局”的走向,却出人意料,结果不是美国主导而是深度捆绑,苹果公司近三成的营收来自中国,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产能惊人,这更像是一种“反向渗透”。 这种深度依赖,让后来的反制措施,显得格外讽刺,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本想让制造业回流,可到了2024年,相关的就业岗位不增反减。 那67%的额外成本,最终还是落到了美国消费者自己头上,成了通货膨胀的“助燃剂”,难怪现任贸易代表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经济体系效率高得惊人,对美国企业构成了实实在在的挑战。 这场赌局经济上的“反噬”只是其一,克林顿曾希望中国加入了WTO后,能换来中国的政治改变,但“可惜”的是他错判了,多年后他亲口承认。 全球化辜负了美国本土的失意群体,正是政府财力不足,没能保障好工人的利益,才喂养了民粹主义的怒火,甚至间接影响了其妻子希拉里,在2016年的选情。 而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更是直言不讳,其承认过去那种,认为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想法,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 美国对华政策的目标,悄然从“改造中国”,转向了“塑造一个对美国更有利的外部环境”,这无疑是对那场世纪赌局最沉重的复盘。 中国的道路并没有按照华盛顿的设想去走,它在南海、台海等核心主权问题上寸步不让,有评论员(安德鲁·布朗)认为,美国严重低估了中国的韧性,及其制造业的庞大实力。 所谓的“中国经济崩溃论”,不过是一厢情愿的误判,中国用连续成功的五年规划(成功率高达93%)和远低于美国的新冠死亡率,展示了其治理模式的效能。 于是世界格局也在这场未竟的赌局中,走向了新的岔路口,克林顿时代那种市场化、自由贸易的信条,如今在美国两党内部都已风光不再。 当美国忙于“筑墙”时,中国却在铺设自己的全球网络,“一带一路”跨越山海,金砖国家迎来扩员,上合组织凝聚共识,更重要的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体系,也出现了松动。 像德国这样的欧盟核心,并不愿完全跟随美国搞对华“脱钩”,世界也不再是单一声道,克林顿曾预言中国,终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这个预言正在成为现实,但对美国来说最大的意外,可能是这一天的到来,并非在美国设定的框架之内,于是这位美前任总统,在接受采访中,毫不避讳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中国迟早会取代美国,成为新的世界最大经济体,而他所希望的,正是在这一天到来时,不会出现对美国不利的情况,这也是在变相在让中国“手下留情”。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表示,如果中国真的超越美国,成为新的世界最大经济体,希望到时候中
云海澄碧翠
2025-09-30 14:53:0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