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要关头,连战出手了!说起来也挺有意思,郝龙斌原本在民调中以33.8%的支持率大幅领先其他候选人,在另一份民调中也以19.3%的支持率居首。 党内元老和地方派系都挺买他的账,本以为胜券在握了,可谁曾想连战这一出手,局势立马就不一样了。 随着10月18日投票日的逼近,国民党这场主席选举,早就不是几个人选一个的简单差事了。这更像是一场路线的摊牌,一场关于这个百年老店未来到底往哪儿走的生死辩论。 对决的核心是一边由传统权力结构推出来的“代理人”,另一边则是一股寻求破局的“非典型”力量。而党内那几位最有分量的大佬,正用他们滴水不漏的布局,悄悄拨动着变革的琴弦。 选举刚开局时前台北市长郝龙斌看起来赢定了。他背后站着一排地方派系和建制派立委,手里还握着赵少康和即将卸任的朱立伦的公开支持,民调一度冲到33.8%,优势明显。 这套打法太经典了,完全是国民党选举的传统配方:靠组织、拉山头,推一个履历光鲜、路线保守的“安全牌”。 可谁能想到这种对旧模式的依赖,反而成了他最大的包袱。他的资源看着多但有人觉得还比不上2021年时的朱立伦。更要命的是整个党都弥漫着一股想变、想打破僵局的气氛,他那个“维持现状”的形象,根本点不燃基层党员的热情。 当对手抛出更有冲击力的想法时,郝龙斌的领先优势就像冰雪一样融化了,民调彻底卡住。他代表的那个“稳”字,在想找出路的党员眼里,慢慢变成了停滞不前的“滞”。 就在建制派以为一切尽在掌握时,两位重量级元老——连战和王金平,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手法,给这盘棋投下了最大的变数。他们的动作根本不是简单的选边站,更像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政治博弈。 连战的出招堪称精准。9月26日他的心腹幕僚李德维,竟然全程陪着郑丽文去拜访苗栗县长钟东锦。这个信号太强烈了几乎等于公开站台。 这背后不光有当年他引荐郑丽文入党的旧情,更是一次打破党内派系平衡、给国民党注入新活力的战略投资。 另一边本土派大佬王金平则玩起了高超的模糊艺术。对于张亚中请他去大陆谈判的建议,他的态度从5月份的断然拒绝,变成了9月份的“不置可否”。他不是在挺谁而是在松动“维持现状”这条老路,给两岸关系的新探索留出了一丝想象空间。 这两位大佬一明一暗的操作,直接瓦解了郝龙斌作为唯一“共主”的确定性,为那些想走新路的人,硬生生打开了一扇机会的大门。 在这场权力游戏中,唯一的女性参选人郑丽文,迅速成了那股变革力量的聚合点。她很聪明用三套话术,成功把党内那种“想变”的情绪,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选票。 首先是路线清晰。她喊出“九二共识必须与时俱进”,在张亚中的鲜明统派立场和郝龙斌的保守路线之间,巧妙地开辟了第三条路。她的“三大原则”和反对过度增加防务开支的实在话,既抓住了深蓝的心,也向中间选民招手。 其次她没有派系包袱。这个身份在派系斗争激烈的国民党内简直是宝。那些不想看到任何一个山头独大的力量,自然会向她靠拢。 最后她能跟民意共振。靠着出色的口才,她在9月20日的电视辩论后民调反超,网络投票支持率甚至一度冲到68%。这种从网络声量打到地面支持的穿透力,最终为她赢得了连战的战略加持和工商界领袖林伯丰的认可。 郑丽文的崛起给国民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想象:一个领导人,或许可以不完全依赖旧派系,而是靠清晰的论述和民意基础站稳脚跟。 说到底这场选举的结果已经不只是一个主席位置那么简单了。它是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国民党的一次集体抉择:是继续在旧的权力范式里打转,还是勇敢地踏上一条不确定、但或许能带来新生的变革之路。 无论10月18号谁赢谁输,这场选举激起的路线大辩论,都将深刻地影响这个政党的未来。
紧要关头,连战出手了!说起来也挺有意思,郝龙斌原本在民调中以33.8%的支持率大
云海澄碧翠
2025-09-30 15:53:03
0
阅读:1630
有一阵子
净他妈胡说!郝龙斌什么时候领先过,除了民进党的美丽岛民调,那是问偏绿人群觉得谁有希望当选国民党主席,跟蓝营选举有个毛关系,早已经被郑丽文碾压成渣渣了!6%连个零头都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