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五名委员全票通过,最终裁定中国产渣罐存在

瑶台倚仙风 2025-09-29 21:02:04

9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五名委员全票通过,最终裁定中国产渣罐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并对美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这项持续14个月的调查终于尘埃落定,意味着美国将对中国渣罐征收高额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别以为渣罐是啥不起眼的“小玩意儿”。这东西轻则几十吨,重则上百吨,是钢铁厂炼钢厂的“命根子”,得扛住上千度高温,还得经得起钢渣反复冲刷,没点真技术根本造不出来。美国放着一堆大议题不管,偏偏死磕这铁罐子,到底图啥? 先看市场数据。全球能生产渣罐的厂商屈指可数,中国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在美国本土最后一家渣罐厂倒闭后,美国钢厂就转而进口中国渣罐,进口量在2018到2023年五年间翻了19倍。 美国下游的小钢铁厂,几乎全靠进口中国渣罐。美国商务部这次对中国渣罐征收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加起来高达520.59%,这意味着中国渣罐对美国出口基本没戏了。 美国为啥要这么做?表面上看,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但实际上,美国钢铁业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国际钢材生产能力过剩,导致钢铁价格下跌,美国国内的钢材价格过去5年下跌了40%,目前已经跌到20年来最低。 美国成品钢的平均成本远高于市场价格,旧式钢厂生产的每吨钢材成本为481美元,新型的小钢厂生产成本也高达376美元一吨。美国钢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钢铁巨头们把希望寄托在关税保护上,认为高关税能够促使本土渣罐厂恢复生产。 但美国钢铁业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美国钢铁厂面临着高昂的劳动成本和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目前,美国钢铁业雇员总数在15万人上下,却负担着60万退休人员的退休和医疗费用,差不多等于一个工人负担4个退休人员。 大钢铁公司每吨钢材的劳动成本在135美元左右,而小钢铁企业的只有45美元左右。大钢铁企业为退休人员负担的医疗保险费用平均到每吨钢材中,要高达26.40美元,而小企业只有27美分。这种成本结构使得美国钢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高额关税对美国钢铁业的影响也是复杂的。一方面,钢铁巨头乐见其成,认为高关税能够促使本土渣罐厂恢复生产;但另一方面,电炉小厂却叫苦连天,他们担心高昂的关税会让自己陷入“关停潮”。 因为每吨钢的成本要增加6美元,利润大幅缩水。美国钢铁厂也已经在游说政府,要对进口钢坯加税,这显然是想全方位堵死中国相关产品的进口。但这种做法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美国钢铁业的成本进一步上升,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从技术层面看,中国渣罐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国企业掌握了从原料码头、炼铁、炼钢、热轧、冷轧、包装、成品运输的全工艺链运营服务技术,并且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例如,中冶宝钢研发的新能源无轨化冶金大物流特种车辆,实现了动力系统完全国产化替代,解决了冶金渣处理运输环节的效率与环保痛点,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700吨,电耗成本仅为燃油车的三分之一,维护成本降低40%以上。相比之下,美国在渣罐生产技术方面已经出现了断层,重启本土生产线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 美国这次对中国渣罐征收高额关税,还可能引发国际贸易摩擦。中国已经在世贸组织就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进一步加征关税措施提起诉讼,坚定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如果美国继续采取单边主义的贸易保护措施,可能会导致全球贸易秩序进一步恶化,对世界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已经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较今年1月预测值低0.5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8%,较1月预测值低0.9个百分点。 美国这次对中国渣罐征收高额关税,看似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实则是一种短视的行为。它不仅无法解决美国钢铁业的结构性问题,反而可能会导致美国钢铁业的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甚至引发国际贸易摩擦。美国政府应该认识到,在全球化的时代,单边主义的贸易保护措施是行不通的,只有通过合作与共赢,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来源:证券时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渣罐双反产业损害终裁】

0 阅读:14

猜你喜欢

瑶台倚仙风

瑶台倚仙风

瑶台倚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