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62岁老人因冠心病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复查,冠脉造影手术时一截2厘米导丝断裂遗留在血管内。院方称无需开胸取出,拒绝承担转院取丝费用,仅愿补偿8000元或走司法鉴定,家属担忧未来健康风险却无措。本文拆解案件细节,分析医院可能的法律责任,梳理网友争议,教大家遇到类似医疗问题该如何维权。 一、案情始末:导丝断在血管里,医院和家属各执一词 62岁的高老先生,去年就因冠心病在河南省胸科医院装过支架,今年9月2日因为频繁胸闷,又来这家医院复查。谁能想到,9月5日做冠脉造影微创手术时,意外发生了——手术用的导丝末端直接断了,一截2厘米左右的金属丝,就这么留在了老人的血管里。 从病例上能看到,当时医生试着回撤导丝没成功,又用微导管尝试,结果退出微导管时导丝断了,之后好几次想取都没取出来。当天医院请了心血管外科会诊,给出的意见是“外科取出导丝意义不大,建议内科治疗”。 医院跟高女士解释,是因为老人血管狭窄、钙化太严重,才导致导丝断裂,而且微创取不出来,开胸取又没必要,还说导丝会随着血液流到血管远端,不会靠近心脏,没风险。但高女士根本没法放心:“我爸本身就有血栓,血管问题只会越来越重,现在62岁还能扛手术,等70、80岁,万一导丝堵了血管,到时候咋整?” 高女士提出两个诉求:要么医院把导丝取出来,要么承担转去其他医院取丝的费用,再不然就出个书面承诺,保证导丝留在体内不会有后遗症。可这些都被医院拒绝了,医院只给两个方案:要么走司法鉴定,法院判多少赔多少;要么拿8000元“心理安慰费”,说是补偿对导丝的担心。记者后来多次打医院官网电话,也没人接,这事就这么僵住了。 二、法律拆解:导丝留体内算医疗事故吗?8000元赔偿合理吗 1. 医院有没有责任?先看“医疗过错” 很多人觉得“手术出意外很正常”,但这不代表医院就没责任。根据《民法典》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判断医院是否担责,核心看两点:一是医院的诊疗行为有没有过错,二是过错和损害结果(导丝遗留)有没有因果关系。 这次的关键争议点在“导丝断裂”和“是否需要取出”。首先,导丝作为手术器械,断裂是否因质量问题?还是医生操作不当?其次,院方说“无需开胸取出”,这个判断有没有足够的医学依据?如果后续有其他医院证明,导丝其实可以取出,或者留在体内确实有风险,那医院当初的诊疗方案可能就存在过错,得承担相应责任。 2. 8000元赔偿,法律上站得住脚吗? 医院只愿赔8000元,显然没考虑后续风险。从法律角度看,医疗纠纷的赔偿不止“心理安慰”,还包括医疗费、后续治疗费、护理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现在导丝还在老人体内,未来可能需要二次手术,这笔费用如果能证明和此次导丝遗留有关,医院大概率要承担。 而且医院建议走司法鉴定,其实是合理的流程——司法鉴定能明确医院的过错比例,比如是全责、主要责任还是次要责任,再根据责任比例算赔偿。但问题是,家属现在最急的是“取导丝”,而不是先算钱,医院不能只推流程,却不解决核心的健康隐患。 3. 家属该咋维权?这几步不能少 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别像高女士一样只着急,记住这三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固定证据。把病历、检查报告、手术记录、和医院沟通的录音(像高女士那样)都保存好,这些是后续维权的核心依据。 第二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或司法鉴定。可以和医院一起找当地医学会做医疗事故鉴定,也能直接向法院申请司法鉴定,明确医院是否有过错。 第三步:协商不成及时起诉。如果医院一直推脱,不愿承担取丝费用或后续责任,别犹豫,直接向法院起诉,让法院判决医院履行义务(比如承担转院治疗费)或赔偿损失。 三、网友热议:医院的“冷漠”和家属的“焦虑”,谁更该被理解 这事一曝光,评论区直接吵开了,大家的观点特别鲜明: 心疼家属派:“2厘米金属丝在血管里,想想都害怕!医院一句‘没必要取’就打发了?万一以后出问题,谁负责?8000块钱够干啥,连二次手术的零头都不够!” 理性分析派:“手术有风险没错,但导丝断了肯定要给解决方案啊。医院让走司法鉴定是合规的,但不能不管老人的健康,至少得协助找其他医院评估能不能取吧?” 吐槽医院派:“官网电话没人接,这态度也太冷漠了!患者是来治病的,不是来受气的,出了问题不想着解决,光想着甩锅和少赔钱,太让人寒心了!” 担心医疗安全派:“现在医院手术咋这么多意外?导丝说断就断,还敢说不用取,以后谁敢去这家医院看病?医疗安全能不能上点心!” 有人说医院也有难处,手术风险无法完全避免;也有人说,患者把命交给医院,医院就得负起责任,不能出了问题就甩给“司法鉴定”。那么你觉得,医院拒绝承担取丝费用,只给8000元补偿,合理吗?如果是你,会先找医院协商,还是直接走法律程序?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高血压真相,医生说出大实话,很多人药白吃了!】9月的第一个好消息来了,高血压
【10评论】【1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