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没想到,中国基建居然能,闹出了个大“乌龙”。本打算耗资3亿在荒漠建个发电厂,没

桉闻通史 2025-09-28 16:05:21

万没想到,中国基建居然能,闹出了个大“乌龙”。本打算耗资3亿在荒漠建个发电厂,没想到10年后,这里最出名的不是基建成果,反而是牧场和羊肉。更搞笑的是,工程队还无意间攻克了一个,全球头疼的世纪难题。   2011年,国家电投揣着3亿预算,扎进青海塔拉滩这片荒漠时,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把这里的阳光变成电。毕竟塔拉滩年日照时长超3000小时,蒸发量还是降水量的8倍,除了建光伏电站,谁能想到这地方还能有别的用处?   那会儿,这地方的荒漠化率高达98.5%,风一刮沙子能迷得人睁不开眼,工程队铺光伏板的时候都没多看脚下沙子一眼,心说“能把电发明白就不错了,还指望这破地长草?”结果没两年,工程队就发现不对劲了。   原本漫天飞的黄沙好像少了,低头一看,光伏板底下居然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芽。刚开始以为是偶尔飘来的草籽碰巧发芽,没当回事,直到后来绿芽连成了片,甚至能没过脚踝,大伙才惊觉“这事儿不对劲,咱们好像搞出了超出预期的东西”。   后来才弄明白,光伏板不光能晒太阳发电,还能像个大遮阳伞似的挡住强光,减少水分蒸发,加上定期清洗光伏板的水渗到地下,愣是给这片干得冒烟的荒漠,造出了个适合植物生长的微型小环境。就这么着,原本为了发电铺的板,反倒先把治沙的活儿给干了。   更有意思的是,最先发现“商机”的不是工程队,是周边的牧民。下合乐寺村的李啟祥以前天天赶着羊,跑几十公里找草场,累得够呛还赚不了几个钱,看见光伏板下长了草,直接开着卡车把羊赶进了园区。这下可好,羊在板下啃草,羊粪还能当天然肥料,把草养得更壮,反过来又省了工程队雇人除草的钱。   以前每年除草得花2000多万,现在让羊帮忙,一分钱不用花,还能跟牧民分成。李啟祥后来算了笔账,进园区放羊后,不用买饲料,羊长得还快,一年下来比以前多赚3万多,笑得合不拢嘴:“早知道光伏板底下能长这么好的草,我当初就该多养几十只羊!”   就这么一来二去,塔拉滩慢慢变了样。原本的不毛之地,现在植被覆盖率从5%涨到了80%,年产草量能到11.8万吨,足足能养活20万只羊,周边3827户农牧民都靠着这片“光伏牧场”脱了贫。后来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专家都专程来考察,看完之后直竖大拇指,说这是“全球荒漠化治理的典范”。   要知道以前各国治沙,要么花钱种草却留不住,要么搞工程却不赚钱,谁能想到中国一个光伏项目,既发了电,又治了沙,还让牧民赚了钱,把三个事儿拧成了一股绳。   现在去塔拉滩,哪还能看出半点荒漠的样子?光伏板整整齐齐排到天边,板下羊群慢悠悠啃着草,偶尔还有游客坐着观光车穿梭其间,举着手机拍“光伏与羊群同框”的画面,嘴里念叨着“这哪是发电厂啊,分明是生态公园!”反观有些国家,还在为了“环保”和“发展”掰扯不清。   其实,塔拉滩这事儿,最让人佩服的不是花了多少钱、建了多大的电站,而是中国基建从来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前大家觉得基建就是修路架桥,可塔拉滩告诉所有人,真正的基建能改变生态、能帮老百姓赚钱、还能解决全球难题。   从三峡大坝兼顾防洪发电,到青藏铁路保护冻土生态,再到塔拉滩“光伏+生态+牧业”的模式,中国一直都在做“一举多得”的事。不是非要在“发展”和“环保”之间选一个,而是琢磨着怎么让它们俩搭伙过日子,还能顺带帮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现在塔拉滩的光伏板还在天天晒太阳发电,羊群还在板下悠闲啃草,当初那个被当成“单纯发电项目”的工程,早就变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活例子。那些当初嘲笑中国基建“只会搞傻大黑粗”的人,恐怕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眼里的“乌龙”,竟是中国悄悄下的一盘大棋。   既解决了能源问题,又治好了土地的“大病”,还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这样的“乌龙”,多来几个才好呢!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

0 阅读:199
桉闻通史

桉闻通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