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广西提督苏元春被押送京城将要斩首,他多年的同僚好友纷纷袖手旁观,唯有

地缘历史 2025-09-28 11:46:03

1903年,广西提督苏元春被押送京城将要斩首,他多年的同僚好友纷纷袖手旁观,唯有昔日的下属张勋拿出几万两白银上下打点,主动为其解围。   这事儿要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说起。当时广西提督苏元春突然被弹劾,说他“纵兵殃民”,还扣将士军饷。   接着,两广总督岑春煊又添了一把火,说苏提督暗通匪类,还拿出一首诗当证据,说他心怀不轨。一首诗,就能要人命。   苏元春不是一般的绿营老将,他是打过仗立过功的人。早年在湘军席宝田部下当兵,凭着真刀真枪,从个千总一路干到广西提督。   镇南关那一仗,他跟冯子材并肩作战,把法国人打得节节败退。   战后他督办广西边防19年,炮台修了,制造局建了,南疆边防稳了。   可这一次,没人替他说话。   说到底,苏元春是“老派人”,可那时候,风向早变了。   岑春煊是什么人?出了名的“铁腕总督”,进京之前就放话要清理门户。   苏元春当年在广西呼风唤雨,现在却成了“前朝遗老”。   他手底下的人,一个个都怕牵连,谁敢多嘴?更别说那些曾经一起喝酒、共事、甚至受过他提拔的同僚,个个装聋作哑。   但这时候,有个年轻人站出来了。   张勋,安徽人,当时还只是个参将。没什么大官职,也没什么靠山。   可他做了一件所有大人物都不敢做的事:掏出几万两白银,要救苏元春。   这不是一时热血。张勋年轻时就是苏元春带出来的。   当年在镇南关,苏元春不仅赏他战马,还在他病重时送药送肉。   最关键的一次,是在前线,张勋差点被一颗流弹炸死,苏元春亲自把他拖回阵地。   张勋说过:“提督救我一命,这辈子认他为主。”   1903年冬,苏元春被解往京师,张勋立马变卖家产,连他老婆的嫁妆都拿出来用了。   有人劝他别傻,说这是自找麻烦。他只说了一句:“我不救他,谁来救?”   他先拜托老友引荐,打通关系,又假扮苏元春侄子进京。   打点军机大臣奕劻,花了整整2万两;刑部尚书荣庆那边,送了几幅字画和银票;太监李莲英那里,是一对翡翠鼻烟壶加1万两银子。   可光有银子还不够。   北京那年冬天特别冷,张勋穿着单衣,天天守在刑部门口等人。他找了一位老御史帮他递辩状,状子写得句句扎心。   里头写得清楚,苏元春怎么抗法、怎么修边防,连法国人都说他“待商有道,不失大国风度”。   这不是自夸,是真有其事。法国驻华使节也出面了,说苏元春若死,怕是影响外交。   慈禧太后收到密报之后,犹豫了。   她问刑部:“此人该杀否?”刑部的人也犯难——杀了,算是当头棒喝;可杀错了,军中舆论恐怕炸锅。   最后,慈禧一锤定音:改判流放新疆。   消息传到张勋耳朵里,他没哭,也没笑,只是长舒了口气。   第二年,他亲自把苏元春送上西行的船,一路送到甘肃,又派人护送至迪化。   1908年,苏元春病逝,张勋再一次出面,把他的灵柩护送回广西安葬。   又联合旧部,请求朝廷平反。两年后,清廷恢复了苏元春的官爵。   而那些当年袖手旁观的人,后来连苏元春的墓志铭都不敢题字。   说到这你可能以为张勋是个“义气过头”的人,其实没那么简单。   他这一救,不只救了一个人,也救了自己在军中的声望。   后来他成了北洋重将,号称“辫帅”,虽有争议,但一个事实没人否认:边疆将士,服他。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