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 “加油站” 的俄罗斯,真实家底有啥? 最近总有人说 “俄罗斯就是披国家外衣的加油站”,这话听着刺耳,但扒开官方数据一看,有几分道理,可细想又不全对。 先看最扎眼的能源账本。2024 年俄罗斯出口里,石油、天然气占了 60% 还多,每 10 块出口收入里就有 6 块来自地下的油气。 单石油税收一年就有 894 亿美元,占了国库收入的近 40%。跟苏联比还差远了当年有完整工业体系撑着,现在能源就是绝对的 “钱袋子”,连军队开支都靠它托底。 但 “关起门饿不死” 真不是吹的。俄罗斯握着重全球 26% 的小麦出口,2025 年干脆取消小麦出口税抢市场。 这可不是老天爷赏饭,普京上台后力推农业控股公司,借着西方制裁的机会禁进口、砸补贴,硬生生把农产品出口从 216 亿干到 450 亿美元,连牛奶都能自给自足了。 科技这块却实在拉胯。苏联散伙后人才跑了大半,现在想搞 AI 连高端芯片都不够,训练个模型得靠老掉牙的计算机凑数。虽说有自己的 AI 模型撑场面,但跟中美比,最少差着四五年。 说俄罗斯是 “加油站”,确实戳中了痛处,但只盯着这标签骂,那就太浅了。这标签里藏的,是资源套牢的陷阱,更是普通人咬牙扛日子的韧性。 先得认,“加油站” 帽子摘不掉。能源就是俄罗斯的 “生命线”,一边连着国家钱包,一边牵着老百姓的日子。 2025 年通胀预计 4.5%,工资涨得没物价快,可要是油气出口缩水,财政立马断粮美国刚制裁了 180 多艘运油船,42% 的海运原油都受影响,这可是实打实的压力。这种 “越依赖越不敢丢” 的循环,就像被绳子捆住了脚,想动都动不了。 但说它只剩 “卖油卖粮”,也太冤枉。就说农业,当年苏联还得进口粮食,现在能当小麦出口老大,全靠政策使劲。 西方制裁后,俄罗斯干脆禁了外国农产品,本土公司趁机壮大,有个牛奶企业十年间日产量涨了 12 倍。科技上也不是没努力,想把工业机器人产量六年翻四倍,年轻人自己做的数学模型准确率能到 90%,只是制裁卡着脖子,想追也追不动。 最让人心痛的还是普通老百姓。佩斯科夫说 “俄国人愿过苦日子”,听着像空话,可数据藏着真相,中俄贸易里能源占了一半多,2025 年中国买的俄原油少了 14.7%,俄罗斯收入缩水,老百姓买菜都得掂量。但即便这样,多数人还是支持军队不是没追求,是先得顾着不饿肚子,这份隐忍比石油还金贵。 再说 “退出一流圈”,也得看怎么算。苏联的科技荣光没了,但现在欧洲缺了它的气冬天冻得慌,非洲缺了它的粮得饿肚子。这 “资源话语权” 也是实力,就像手里只剩一张王牌,虽单薄,却没人敢真无视。 说到底,“披着外衣的加油站” 这说法,一半真一半假。它戳中了俄罗斯经济的死穴,却没看见资源背后的硬骨头,更忽略了普通人的坚守。 俄罗斯的困境,是所有资源型国家的通病。靠资源吃饭容易,转身太难。但它比多数国家幸运,有粮有油兜底,摔不惨;可又更难,制裁堵路、人才流失,转型每一步都像走钢丝。2025 年预算赤字 1.17 万亿卢布,想把卖资源的钱砸去搞科技,光有想法不够,还得有外部松绑的机会。 参考信源:宣称俄经济困难是“纸老虎”,特朗普俄乌立场“重大转变”? 2025-09-25 10:30·京报网
波兰闯下大祸,中方发表罕见声明,欧盟各国目瞪口呆:这次有大麻烦了没错,就是波
【39评论】【4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