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馆长直播间,张亚中对馆长爆出惊天大瓜: 这次党主席选举,原本规定,10月18日

地缘历史 2025-09-27 11:45:49

在馆长直播间,张亚中对馆长爆出惊天大瓜: 这次党主席选举,原本规定,10月18日是选举日,必须在四个月之前,也就是6月18日之前交党费的才有选举权。   这条规则不是新设,是党内早就讲明的铁律,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突击入党、买票操控。   可偏偏这一次,规矩突然被动了手脚,时间点卡得太巧,动机也藏不住了。   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8月27日。这天,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临时决定:把缴费截止日期从6月18日延后到9月10日。   表面上说是“因应党务流程调整”,但大家心知肚明,真正的导火索是卢秀燕退选。   她本来是朱立伦阵营最有希望的“代打选手”,现在人退了,朱系要重新布局,时间不够,就只能靠“延后缴费”争取时间。   可这不仅仅是时间问题,更是规则正当性的崩坏。当选举规则可以随时被修改,选举本身还有什么公信力可言?   短短15天内,全台各地突然冒出大批缴费纪录。有地方党部的工作人员私下说,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密集的党费潮。   屏东的案例最典型,有人一次性代缴3000份、每份四年、共计360万元新台币。   而这些“党员”多数根本不知道自己被交了费,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是“有投票权”的党内成员。   张亚中点破这一点:这不是缴费,这是用钱批发选票。   这波“人头党员”操作,背后的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   从筛人、登记、代缴、造册到控制投票,几乎形成一条龙。   而且不是地方自发,是系统性运作。馆长直播间里,张亚中几次强调:“这不是单一个案,是规模性的票仓布置。”   这话说得不轻,但从目前曝光的证据看,确实不是空穴来风。   更让人起疑的是那张党员资料光盘。参选人必须缴320万元换取一份光盘,说是“最新的党员名册”。   张亚中拿到光盘后,第一时间和2021年那份对比,结果发现,两份内容几乎一模一样。   党内解释说“2023年做过党籍总检”,还说党员数从37万减到33万,但却没能解释,为何资料毫无更新。   死人、脱党、换地址,这些都不变?这不是资料,这是僵尸数据。   这场选举还没开始,合法性就已经塌了一半。规则说改就改,数据说旧就旧,程序说走就走,这不是民主,是一场密室操作的“家族局”。   2025年了,还在用光盘传资料,党内甚至没有一个公开在线查询系统。   张亚中说得直接:“别说年轻人不想加入,连我们这些老党员都感到羞耻。”   朱立伦的回应一直很模糊。他说“程序上没有瑕疵”,还说“所有党员都有表达意志的权利”。可问题是,表达的不是党员的意志,是金主的意志。   屏东的3000票,是哪一个党员本人交的?哪一个人知道自己要投给谁?   这些票最后会落在谁的篮子里,早就不是秘密。党费缴了,人却被“捐”了,这不是选举,是变相的收编。   从张亚中的话可以看出,他不是在争那张党主席的椅子,而是在质疑整个制度的正当性。   他说:“如果党连自己的家门都守不住,还能谈什么国家未来?”   这句话刺耳,却真实。尤其是当我们看到,年轻人对国民党的认同度持续下滑,四年内流失四万人,青年党员流失率高达62%。   张亚中在校园办实验,学生喜欢中华文化,却不愿加入国民党,理由很简单:“这个党太脏了。”   有人说这是派系斗争,有人说是张亚中在搏版面。   但如果这次选举真的如他所言,是在“人为制造选票结构”,那这就不是派系之争,而是制度之腐。   卢秀燕退选之后,朱立伦阵营急于寻找代理人,延后缴费、集中造票、操控资料,每一步都踩在规则边缘,每一步都拉低了这个党仅存的信用。   所谓“公平、公正、公开”,早已经成为一句空话。   还有人提到黄复兴党部的整并。说是“组织优化”,其实就是“人事清洗”。   92个支部被裁成50个,老党员连个告别仪式都没等到,就被一纸命令清出系统。   这不是改革,是清场。清的是曾经有影响力的老兵系统,换的是听话的新生代。   可讽刺的是,这些新生代多数是被“代缴党费”的工具人,有票无声,无权无责。   张亚中说,这不是个人的问题,是党魂的问题。   馆长在直播间里也问了:“你觉得你还有机会吗?”   张亚中没正面回答,只说:“我说的是真话,真话说出来,就算选不上,也值得。”   这种话听起来像是悲情牌,但在一个规则不断被篡改、选票可以被批发的选举里,说真话,可能真的成了唯一的反抗方式。   现在距离10月18日只剩下不到一个月。党员名册的争议还没解决,缴费截止的争议还在发酵。党内表面平静,实则暗潮汹涌。   朱立伦阵营推谁出战还没摊牌,其他潜在候选人也在观望。   这场选举不是比谁有票,而是比谁能掌控规则;不是比谁有民意,而是比谁能编出“合法”的剧本。

0 阅读:281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