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射向中国的核导弹,在落地前,至少要闯过“四道鬼门关”! 从远海的“海红旗-26”,到边境的“红旗-9C”,再到大气层边缘的“红旗-19”和太空中的“红旗-29”,我们已经用一张“四层天网”,为国土撑起了绝对保护伞! 这四张反导大网可不是摆着看的花架子,每一道都藏着硬核实力,从远海到太空把防线焊得严严实实。第一道远海的海红旗 - 26,堪称移动的 “大洋守门员”,专门蹲守在导弹刚起步的阶段。这种第四代海基防空导弹射程早突破了 400 公里,一艘搭载它的舰艇就能管控几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还能同时锁定 32 个目标发起拦截。 2022 年它就在 “毕昇” 号试验舰上完成了实弹测试,当时模拟的是敌方弹道导弹的早期突防,导弹刚飞出大气层边缘就被精准命中,这意味着敌人的导弹哪怕从航母或海外基地发射,远海就得先过这一关。 更关键的是它背后的 “眼睛”—— 舰载双波段雷达,S 波段负责广域扫描,X 波段专攻精准定位,就像一边用广角镜搜敌,一边用显微镜瞄准,去年戈壁滩的试验里,这种雷达连 16 枚带诱饵的导弹都能同时抓牢,刚飞 10 公里就被锁定,根本不给突防机会。 要是真有漏网之鱼闯过远海,边境和沿海的红旗 - 9C 就该出手了,这第二道关堪称 “陆地城墙”。它的发射车是标准的一车 8 弹配置,射程够得着 300 公里外的目标,专门对付进入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阶段。 别小看这层防线,它搭配的地面雷达可不是吃素的,就像河北黄阳山那座退役的 7010 雷达遗址,当年就能精准跟踪苏联的多弹头导弹,现在的新型雷达更是青出于蓝,探测距离翻了几番,连导弹释放的假目标都能分得清清楚楚。 去年有次试验,16 枚模拟导弹带着干扰设备来袭,红旗 - 9C 配套的雷达不仅稳住了 31 个诱饵目标,还优先挑出 7 个真威胁引导拦截弹升空,这种筛选能力比以色列的 “香橼树” 火控中心靠谱多了,不会出现目标太多手忙脚乱的情况。这意味着不管敌人搞饱和攻击还是释放干扰,这道陆地防线都能稳稳接住。 第三道关设在大气层边缘,红旗 - 19 在这里摆下了 “空天陷阱”,这可是反导体系的中坚力量。2024 年珠海航展上它刚亮过相,8×8 的高机动底盘能随时部署,6 枚拦截弹藏在发射筒里,采用冷发射技术,弹体飞出筒口再点火,避免了发射时的尾焰干扰。 它的作战高度能冲到 600 公里,比美国 “萨德” 系统的 180 公里拦截面高多了,刚好卡住弹道导弹从太空重返大气层的关键节点,连能在大气层内机动变轨的高超音速导弹都逃不过它的锁定。 之前有次创造历史的试验,一枚模拟洲际导弹的靶弹刚进入中段飞行,红旗 - 19 就应声升空,靠动能拦截器直接撞上去,就像用子弹打子弹一样精准,这种 “硬碰硬” 的拦截方式比爆炸破片靠谱得多,单发杀伤概率远超传统导弹。 它背后的 P 波段预警雷达更是 “火眼金睛”,30 多米高的阵面能看 5000 公里远,从黑龙江的雷达站就能盯住北极方向来的导弹,提前把数据传到火控中心。 最后一道鬼门关由红旗 - 29 镇守在太空边缘,专门对付重返大气层的末段导弹,这可是最后的 “兜底防线”。它的发射车个头极大,12×12 的底盘扛着两枚巨型拦截弹,光看外形就知道火力十足。 这种导弹的飞行速度能超 18 马赫,拦截距离最远达 6000 公里,射高 1500 公里,比美国的 GBI 拦截弹还能打,既能拦洲际导弹,还能对付近地轨道的卫星。 它的核心是动能拦截战斗部,靠光电制导精准锁定目标,不用炸药就能靠撞击的动能把导弹撞碎,这种技术连美国都没完全玩明白。 更关键的是它的响应速度,导弹重返大气层时速度能到 20 马赫,留给拦截的时间只有几分钟,而红旗 - 29 配套的指挥系统能在瞬间完成目标分配,去年的试验里,从雷达发现目标到拦截弹升空只用了几秒钟。 现在我国至少部署了 10 台这种巨型预警雷达,再配上天基红外预警卫星,形成了天地一体的监测网,导弹刚从发射架上冒头,太空的 “眼睛” 就看见了,地面雷达立刻接力跟踪,红旗 - 29 随时待命补刀。 这四道防线环环相扣,从远海的早期拦截到太空的末段兜底,再加上双波段雷达和预警卫星的配合,形成了无死角的防护网。 就像去年戈壁滩的饱和试验那样,16 枚导弹带着诱饵来袭都能被全流程锁定拦截,这种实力可不是嘴上说说。现在这套系统的整体效能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反导体系,从海到陆再到太空,把国土安全的保护伞撑得稳稳的。
在“福建”号航母成为世界首次使用电磁弹射器完成五代机弹射后,外国军迷貌似眼神都变
【10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