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求锤得锤,130万吨大豆登上中国货轮,却没有一粒来自美国 就在特朗普底气十足地登上联合国大会讲台,唾沫横飞地炮轰“全世界都在占美国便宜”,还掰着手指头炫耀“我执政9个月,给美国赚了多少好处、带来多少和平”的时候,南美国家阿根廷的粮商们,正忙着跟中国签合同呢。 先得说清中国对大豆的刚需有多迫切。2017 年中国大豆总需求量突破 1 亿吨,可国内产量仅 1440 万吨,87% 以上的缺口都得靠进口填补,一年要从全球买走 9553 万吨大豆,相当于全美国半年的产量。 这么大的采购量,本是美国豆农的 “摇钱树”——2017 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还占中国进口总量的 34%,足足 3285 万吨,占美国农业出口的 17%,中国可是美国大豆最大的买家,一度撑起美国大豆出口的半壁江山。 但特朗普执政后那句 “全世界都在占美国便宜”,嘴上喊得响亮,却没算明白大豆贸易里的门道。 阿根廷能接下这 130 万吨大单,首先靠的是实打实的价格优势。当时美国大豆因为人工和补贴成本,到岸价比阿根廷大豆每吨高出近 100 元,对中国的压榨企业来说,每进口 100 万吨就能省下 1 亿元成本。 更关键的是阿根廷的政策配合 —— 就在中国下单前,阿根廷刚宣布暂停大豆出口税,这一下就把出口成本再降 3 个百分点,中国买家自然不会错过这波窗口期,两天内连签 20 船订单的速度,说白了就是对成本最敏感的市场反应。 反观美国,特朗普政府当时已经在酝酿钢铝关税,虽然还没直接针对大豆,但贸易摩擦的苗头已经让中国不得不提前布局 ——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太大,毕竟 2017 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谁也不想等政策落地再慌着找替代源。 再说供应稳定性,这可是比价格更重要的命脉。美国大豆主产区集中在中西部,一旦遭遇极端天气或物流堵塞,很容易断供;而阿根廷和巴西组成的南美供应网,能形成互补 —— 巴西大豆成熟期在 3-5 月,阿根廷在 10-12 月,刚好衔接中国的采购周期。 2017 年巴西已经占中国大豆进口的 50% 以上,阿根廷则是重要补充,这次 130 万吨订单正好填补了当年的秋粮缺口。 更妙的是结算便利,中国和阿根廷早就开通了人民币结算通道,不用兑换美元,既省了手续费又避开了汇率波动,这可比跟美国交易时处处受美元霸权掣肘舒服多了。 特朗普大概没算过另一笔账:美国大豆产业有多依赖中国市场。2016 年美国大豆 62% 都出口到中国,光这一项就撑起 11 万美国农民的生计。 中国订单转向南美后,美国大豆库存很快堆成了山,芝加哥期货价格跌了 40%,印第安纳州的农民不得不拍广告喊话 “特朗普请支持自由贸易”,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更是直言 “关税是雪上加霜”。后来的事实更能说明问题,2018 年贸易战正式打响,中国对美大豆进口直接暴跌 49.4%,从 3285 万吨跌到 1664 万吨,而阿根廷和巴西的份额一路飙升,这 130 万吨订单不过是序幕而已。 更有意思的是中美双方的姿态反差。特朗普在联合国掰着手指头算 “赚了多少好处”,可中国的采购清单从来不是靠嘴炮就能左右的 ——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中国早就学会了用订单投票。 阿根廷粮商连夜装货的效率,对比美国农场主守着库存的焦虑,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贸易不是炫耀的资本,而是实打实的供需匹配。 特朗普想靠极限施压逼中国买大豆,却忘了中国早就建好了南美供应网,2017 年那 9553 万吨进口量里,美国的 34% 份额本就不是不可替代的,少了这 130 万吨,不过是把美国的份额再匀给阿根廷一点而已。 等到特朗普后来真的祭出关税大棒,才发现自己砸了农民的饭碗。2018 年中国对美大豆加征 25% 关税,美国豆农损失惨重,政府不得不拿出补贴救急,但治标不治本 —— 库存压得越低,价格越上不去,很多农民只能改种玉米。 而中国这边,阿根廷、巴西的大豆源源不断运进港口,供应链稳得很。回头看 2017 年那 20 艘货轮的汽笛声,更像一记提前敲响的警钟:贸易合作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施舍,你端着架子要 “好处”,自然有人愿意弯腰送实惠。 特朗普大概到最后也没想明白,为什么自己在联合国吹得天花乱坠,中国的大豆订单却跑到了南美。 其实答案很简单:130 万吨大豆装的不只是农产品,更是中国供应链多元化的清醒 —— 与其跟摆架子的美国讨价还价,不如找踏实的阿根廷做生意。美国大豆丢的不是一单生意,而是对全球最大买家的敬畏心,这可比少卖 130 万吨大豆亏多了。
特朗普求锤得锤,130万吨大豆登上中国货轮,却没有一粒来自美国 就在特朗普底气十
山河又月明
2025-09-27 09:51:53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