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位农民工,初中没毕业就出来讨生活,这些年在流水线上干活,攒下的血汗钱大多花

在下雒无畏 2025-09-26 11:36:07

河南有位农民工,初中没毕业就出来讨生活,这些年在流水线上干活,攒下的血汗钱大多花在了买书上,藏书估计4000本   他从没仔细数过自己到底有多少书,但心里大概有个数,单是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的,就有2908种,要知道一套四册的书也算一种,这么算下来,光这一个平台买的书就超过3000本了。   再加上从淘宝、拼多多、转转、多抓鱼这些地方淘来的旧书,加起来总共有4000多本。   可这些书没少给他招来质疑,有人看见书里不少带着图书馆的标签,就说他这些书是从农家书屋里偷来的。   他没急着辩解,只是慢慢拿出证据,孔夫子网上的购买凭据,还有各个平台的订单记录,一页页翻给大家看,说这些书都是自己上班挣的辛苦钱买的。   那些带标签的旧书,其实是全国各地公立图书馆每年清理出来的,流到二手市场后被他一本本收进了出租屋,这样的书他足足有上千本。   还有人劝他,说打工挣钱不容易,该把钱用在“更实在”的地方,别总买这些“没用”的书。   他没反驳,还是照样往出租屋里搬书。   他住的出租房很简陋,白墙光秃秃的,家里就一张床、一张桌子,三个书柜装满了,剩下的书没地方放,就整整齐齐堆在地上。   屋里有三个浅灰色的单人沙发,是从倒闭的网吧买的,100块钱三个,他自己回家洗干净,还配了垫子,沙发下面带四个轮子,挪着方便,坐着也舒服,平时他就坐在这儿看书。   他买的书不算多高深,却都是有营养的。   巴金、苏童的小说,周有光的论著,张岱的散文,还有中华书局出的“经典名著”系列,他都收了。   他还特别关注豆瓣上活跃的年轻作家,远子、陈春成、淡豹、双雪涛的书,他也买了不少,一本本慢慢读。   前段时间,他分享了他正在读张秋子的《堂吉诃德的眼镜》,那是本文学理论书,讲的是小说细读,一般只有学院里的学者会翻,他却读得很投入。   有人质疑他根本没那么多书,他就拍了视频,把书柜打开,又把地上的书一本本掀开给大家看,说自己确实没数过,但肯定够4000本。   他也不藏着掖着,说这些书里大部分还没读完,不过他不急,觉得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读就好。   他读书不是为了考学,也不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就是单纯喜欢,闲下来的时候翻几页,心里就觉得踏实,这是他精神上的慰藉。   他之前在郑州的工地上干过活,1999年那会儿,每天早上8点多上工,要干到第二天凌晨,只有吃饭时能歇10几分钟,连着几个月一天都不休息,一年下来,包工头给的承包价才3500块。   后来他进了工厂,在流水线上上班,还是省吃俭用买旧书。   现在他偶尔会在网上写点文章,回忆小时候在河南偏远山村种田放牛的日子,也写在工地和工厂的经历,文字很真诚,有人说比一些经常在报刊电视上露面的“著名青年作家”写得还好。   只是他写的这些东西没多少人看,就像他堆在出租屋里的书,安安静静的,却在他心里撑起了一片亮堂的天地。   这位农民工的阅读坚守,其实是在探索读书的精神价值。   对他来说,书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物件,也不是实现功利目的的工具,而是能填满精神空缺的宝贝。   在辛苦的打工生活里,读书成了他排解疲惫、滋养心灵的方式,这份对书的热爱,让他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满足。

0 阅读:0
在下雒无畏

在下雒无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