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差距”究竟在哪?邱震海语出惊人:“中国辛辛苦苦在14亿人中培养人才,老美是

星星有话讲 2025-09-25 15:58:16

中美“差距”究竟在哪?邱震海语出惊人:“中国辛辛苦苦在14亿人中培养人才,老美是在77亿人中收割人才。中国是个挣钱的好地方,但是留不住人才,这与环境有关!”短短2句话,却点破了问题的根本,发人深省! 邱震海1962年生在上海,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毕业,早年在同济大学教过德语,后来成了凤凰卫视评论员,现在还兼任多所大学教授,一手创办香港全球化中心,常年研究国际问题和人才发展。 他见过全球人才流动的规律,才说出那两句发人深省的话。 这话不是随口说的,他常年在论坛和讲座里聚焦人才话题,震海会年中论坛上,还和钟南山等专家聊过人才培养逻辑的转变,强调创新生态的重要性。 他观察到两个关键现象:中国每年在14亿人里挑苗子、花力气培养,但美国直接在77亿人中“收割”现成人才;中国市场能挣钱,却留不住顶尖人才,问题出在环境上。 美国的“收割”有一套成熟玩法,过去靠H-1B签证、绿卡政策吸引全球精英,哈佛、MIT的理工科博士生里一半以上是外国人。 就算近年签证审查变严,底子还在,毕竟曾经网罗了世界各地的顶尖研究者。 中国则是另一条路,本土培养力度大,但人才流失率不低,企业优秀人才流失率能到20%-30%,60%的人离职是因为缺职业发展机会。 环境差异确实关键,上海累计发了44万份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北京有2.2万多外籍专家,但留才不能只靠政策补贴。 美国曾经靠宽松的科研氛围、清晰的职业上升通道留人,而中国不少企业激励政策吸引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的配套服务还没跟上。 邱震海的话点透了核心:培养人才是基础,留才的土壤更重要。 不过情况也在变,美国现在75%的研究人员在考虑离开,而中国在补环境短板,北京建国际人才社区,上海搞人才驿站,企业开始给技术经理人股权激励。 说白了,中美人才差距正在从“收割vs培养”的模式差异,转向“留才环境”的比拼。 邱震海的观察,其实是在提醒:把培养出的人才留住,才能真正缩小差距。   当然,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6
星星有话讲

星星有话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