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刚要给中国送礼,美高层就赶到北京,特朗普明白:再犹豫就晚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就在9月18日,俄罗斯方面公开表示,愿意向中国提供复合材料机翼以及重型发动机,这一动作恰好发生在美国频频释放断供威胁的背景下,时机微妙。 特朗普之前曾放出狠话,如果没有美国的发动机,中国数百架飞机只能趴在地上不能飞行,就在美方试图把航空技术当作筹码时,俄罗斯直接亮出底牌,这不仅是对中国的一次善意,也是对美国的一次针锋相对。 俄方的选择背后有现实考量,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制裁步步紧逼,俄罗斯的航空工业失去了大量国际订单,合作渠道被切断,要想维持产业运转,必须寻找新的市场与伙伴。 中国庞大的航空产业需求与强大的制造能力,为俄罗斯提供了绝佳的出路,将发动机和机翼技术作为筹码,不仅能缓解经济困境,也能在地缘政治上加深与中国的绑定,对俄罗斯而言,这是把压力转化为合作机遇的聪明做法。 事情的发展远不止于此,三天后,美国的动作接踵而至,9月21日,美国国会跨党派代表团突然出现在北京,这是2019年以来美方首次有如此高层的代表团访问中国,队伍中不仅包括民主党重量级人物,还涵盖了多方利益集团。 这样的组合显然不是礼节性的访问,而是带着急迫的政治目的,特朗普需要在最短时间里确认中美之间的关系是否还能维持,至少要确保双方的沟通渠道不会彻底中断。 美国释放出的信号相当清晰,一方面,美方代表团在会议中反复强调双方在经济上互为依赖,中国不仅是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同时还是美国市场不可或缺的消费者,如果贸然切断,损失的不仅是中国,更会波及美国自身。 另一方面,军事上的摩擦同样让美方心惊,南海对峙频繁,中美军事交流渠道早已冻结,华盛顿对北京的立场摸不清楚,派出代表团访华,本质上是一次试探,也是一种自救。 特朗普的焦虑来自现实的倒逼,俄罗斯的介入让中国多了一个选择,中方如果接受俄方方案,不仅能补位当前发动机技术的短板,还能在战略上削弱美国的筹码。 对比之下,美国手里原本牢牢握住的优势,正在被俄罗斯撬动,特朗普如果继续犹豫不决,很可能会发现中美合作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到那时再想修补,恐怕已经太迟。 这场博弈的复杂性,在于三方各有算盘,俄罗斯借中国市场突围,同时也想证明自己在航空工业领域仍然拥有竞争力,美国则在夹缝中摇摆,既不愿放弃施压手段,又担心彻底失去中国市场。 中国的态度更耐人寻味,对于俄方抛出的技术橄榄枝,中国自然会重视,但核心逻辑始终是自主可控,无论是发动机还是机翼,外部供应都只能作为补充,而不是替代,真正决定未来的,依旧是自身的研发能力。 俄方的技术诚意看似慷慨,实际却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PD-26发动机仍处在研发阶段,能否稳定量产,是否适配中国宽体客机,都需要经过验证,俄罗斯的承诺能带来战略补位,但不足以彻底改变格局。 美方当然看得很清楚,这正是他们急忙派团的原因,与其等中国一步步走向多元化供应,还不如抢在前面修复关系,至少维持沟通,避免彻底丧失主导权。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时间因素,中美俄的互动此刻进入一个关键窗口期,俄罗斯需要尽快找到市场,中国需要加快技术突破,美国则要防止局面失控。 对中国来说,这个时间窗口意味着议价能力正在迅速提升,面对俄罗斯的技术供应和美国的试探姿态,中国拥有前所未有的回旋余地,选择谁、怎么选,完全取决于自身的战略节奏。 特朗普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如果短期内美方无法拿出切实的改变,中美之间的裂痕将越来越大,贸易链条和技术合作恐怕都会出现缺口,数十年搭建的产业链体系一旦崩塌,美国很难在短时间内填补空白。 俄罗斯送出的“礼物”已经搅动了局势,而美国的仓促反应,则说明他们意识到失衡正在加速。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就在刚刚美国跟俄罗斯共同宣布了!昨晚,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跟俄罗斯外长拉夫罗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