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疼了才知道哭,立陶宛被中国冷落三年,终于绷不住低头求饶了。最终换来的是被中国冷

往事趣谈纪录 2025-09-25 10:19:05

打疼了才知道哭,立陶宛被中国冷落三年,终于绷不住低头求饶了。最终换来的是被中国冷落3年,本国企业成批倒闭,港口日渐冷清。不要给两句软话欺骗了,对这样的国家一定要往死里整。千万不要对立陶宛仁慈!更不能再听他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又跟他热起来。一个小国家就让他们去作死吧! 立陶宛当初的算盘打得叮当响。2021 年,他们非要推动台湾在维尔纽斯设所谓 “代表处”,明摆着违反中立建交公报里的一个中国原则。他们觉得这么做能讨好美国,说不定还能拿到实实在在的援助,可美国只给了点口头支持,真金白银的好处一点没兑现。 紧接着,中国就动真格了,11 月直接召回大使,把外交关系降到代办级,贸易上的反制也马上跟上。 贸易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0 年的时候,立陶宛对华出口还有 3.2 亿欧元,可到了 2023 年,这数儿直接跌到了不到 5000 万欧元,短短三年缩水八成多。 木材产业最先扛不住,中国曾经是他们木材最大的买家,一年能买 6 亿美元的货,占了这行出口的 35%,现在订单全黄了。 乳制品行业更惨,对华奶酪出口从 1.2 万吨直接归零,奶农每天都得倒掉 30 吨鲜奶,仓库里的奶酪都结成了硬块。 交通命脉克莱佩达港更是遭了大殃。这个立陶宛唯一的不冻港,以前靠着中欧班列和中国货轮,一年能有 4660 万吨的货物吞吐量,港口收入占了全国 GDP 的 12%,还养活了 10 万个工作岗位。 可自从立陶宛挑衅中国后,中欧班列直接绕道波兰、拉脱维亚,中国货轮也不来了,到 2025 年港口吞吐量暴跌 67%,周边的物流园区都成了空旷停车场,港口工人失业率蹭蹭往上涨。 更要命的是,中国海关对他们的商品搞了 “技术性调整”,清关时间从 3-5 天变成了 “没个准儿”,有企业家哭诉货物在上海港堆了 3 个月都没法通关。 这三年里,立陶宛国内成批企业倒闭,政府债务占 GDP 的比例飙到 37.4%,主权信用评级都成了 “垃圾级”。他们终于绷不住了,新一届政府最近开始喊着要恢复中立关系,还说不再把中国列为 “安全挑战”。 可真要谈实质性改变,他们又缩回去了 —— 新总理鲁吉涅内明说,不会取缔那个涉台 “代表处”,还要求中国先让步,不能把这事儿和恢复关系挂钩。这哪是真心悔改?分明是还想继续投机。 其实立陶宛根本没资格跟中国谈条件。这个人口不足 300 万的小国,在我国进出口总额里占比还不到万分之一,2023 年也就占 0.005%,就算没了他们的生意,中国市场照样转。 反观他们自己,以前靠着中国市场活下来的产业,现在倒的倒、停的停,而旁边的波兰、匈牙利没跟着瞎闹,乳制品、葡萄酒对华出口增幅都超 30%,里外里一对比,差距再明显不过。 有人说是不是该给他们个机会?但这种机会真不能轻易给。因为立陶宛的问题不是一时糊涂,而是故意踩红线试探。兰茨贝尔吉斯当外长时,2020 年就开始在北约喊 “中国威胁”,2023 年还抛出反华的 “印太战略”,哪怕总统说涉台做法错了,他们也硬扛着不改。 要是这次光听他们嘴说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没看到实际行动就原谅,将来他们保准还会犯老毛病,甚至其他小国也可能跟着学样,觉得挑衅中国成本很低。 中国从来不是主动找事的一方,但也绝不怕事。中立关系要恢复,关键看立陶宛的行动 —— 是不是真的取缔了那个非法 “代表处”,是不是真的遵守了一个中国原则。光靠嘴皮子忽悠,想把三年的烂摊子甩给中国,那是打错了算盘。 大家觉得,面对这样嘴上求饶、行动不变的国家,咱们该给机会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4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