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一位17岁将军,刑场问了洪承畴三个问题,全场泪崩。顺治四年秋,南京西市。

白翠评历史 2025-09-21 14:45:40

大明最后一位17岁将军,刑场问了洪承畴三个问题,全场泪崩。顺治四年秋,南京西市。17岁的夏完淳带着厚重的镣铐被押上了刑场。   夏完淳出生于明朝官宦世家,父亲夏允彝为明末复清社的核心成员。他自小成名,因为从小就是个神童,再加上父亲对他的悉心培养,没有埋没了他的才能。年仅12岁,他就参与了复社的活动,与他的叔叔伯伯们一起谈论国事,展现出来的政治理解远远超出他的年龄。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丝气数也都散于天地。 而消息传到夏完淳所在的松江已经是几天之后了,夏允彝闻讯哀叹痛愤,生气的直接摔了一盏茶碗,怒吼道:“天崩地裂,朱明倾覆!”   当晚他叫自己的儿子夏完淳到书房,展开一幅地图,苦口婆心的教育他:“若江南失守,华夏文明恐会断绝。”夏完淳大惊问:“父亲,我们又当如何?”夏允彝目光灼灼:“松江三营卫所兵素称精锐,若能反正,可呈犄角之势”   于是在1645年6月,清军如一把笔直的剑南下攻破苏州时,夏允彝散尽家财千金,招兵买马,同时推举自己的儿子夏完淳为参军。 在双方军队正式开打之前,夏允彝送给夏完淳一柄“忠烈剑”,其中意义不言而喻,夏允彝已然是在此战中存了死志。   夏完淳不敢懈怠,于城中防守,不料对方兵力强盛,补给充足的清军直接用大炮轰开城墙,致使他不得以与清军在巷子中周旋,造成了大量平民百姓的伤亡。   清军所向披靡,夏完淳且战且退,其父亲在家中后院投水自尽。临终前,托人给夏完淳留了遗言:“你需续成,警醒后世。”   兵败后,夏完淳东躲西藏,投奔向太湖义军首领吴易,吴易曾是陈子龙的手下,而陈子龙曾是夏完淳少年时父亲给他找的老师。到了吴易那儿后,夏完淳帮助吴易攻打苏州,用一个个精妙的计策,帮吴易组建了江淮至太湖地区的抗清网络。   1647年春,夏完淳试图策反清朝将军吴胜兆时被人背叛,背叛者在夏完淳向吴胜兆传递书信时截获信件交给了清朝廷,吴胜兆因不满清朝统治被处决。夏完淳因其才能得以幸存,被押至南京。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南京监狱的牢房暗不见天日,许多人在此间疯的疯死的死,夏完淳却凭借着他过人的毅力,在这种环境中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两本著作。   一本名《南冠草》,收录了许多悲愤之情的诗歌,用来表现自己复国无门的愤懑,倾诉了自己的家国之痛与殉国之志。   另外一本则是《续幸存录》,其中整理了大量的明朝时期财政崩溃,军事失利的原因,并且指出,明朝的灭亡并非由于战争,而是亡于某些士大夫。   清朝廷对夏完淳好话也说,坏话也威胁。他们实在不忍心这样一个年纪轻轻的人才就这样离世,甚至给他开出了让他做江南巡按的优厚条件。 但父亲的死还历历在目,家国仇恨岂能会为这些身外之物所动摇?夏完淳果断的拒绝了他们,并表示他是忠臣烈士,即使朝廷把他杀了也是死得其所。   1647年9月,夏完淳被官兵押至南京西市,监斩台上,洪承畴问道:“你可知罪?”   夏完淳冷笑一声:“你当年在福州写“忠君报国”,如今身穿清服,你忠的是哪位君,又是哪个国?”   “你母亲重病,你写以死报国,如今替清人卖命,你可孝?” “扬州血浸运河,老幼妇孺皆有,你可仁?” 三个问题问完后,洪承畴面如土色,不知如何作答。看在与其父亲是往日旧识的份上,递来最后的纸笔,让他写下遗书。夏完淳却哈哈大笑,写下:大明忠臣夏完淳!   7个字墨透纸背,有气吞山河之势,光看字谁能想到,如今的他才仅仅17岁而已。他笑着迎上了落下的铡刀,鲜红的血液喷溅而出,周围有情人莫不垂泪惋惜少年英才。   夏完淳这一生,如同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流星,虽没有像霍去病年少将军一般赫赫有名,但也闪烁着其慷慨殉国的灼灼风采。 参考资料:《苏州通史》

0 阅读:30

猜你喜欢

白翠评历史

白翠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