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美国特意做了一个轰动全球的实验,把4男4女关在一起两年,再次打开房门,里边的情况直接让无数科学家傻眼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1年9月26日,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里,一个足以让全世界震惊的实验正式开始,四男四女穿着统一的红色连体服走进一座巨大的玻璃建筑,门在他们身后缓缓合上。 从那一刻起,他们要在里面生活整整两年,不依赖外界供给,靠自己种粮食、养动物、循环空气和水来维持生存。 两年后,当大门再次打开时,他们的模样让无数科学家都愣住了:消瘦憔悴,气息微弱,身体和心理都被这场实验推到极限。 这座玻璃建筑叫“生物圈二号”,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想复制一个缩小版的地球,整个建筑占地3.14英亩,用八万根钢梁和六千块玻璃拼接而成,气势庞大。 里面被分成七个区域:有潮湿的热带雨林,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有种满作物的农田,还有波光粼粼的海洋和荒凉的沙漠,甚至设置了沼泽和居住区。 这里面搬进去了近四千种动植物,从昆虫到树木,从牲畜到微生物,试图打造一个完整的自给自足系统。 八位参与者各有专业背景,有研究植物的,有懂海洋生态的,也有医生和工程师,他们肩负着宏大的使命:看看人类能不能在地球之外重建一个生存环境。 最初的想象充满希望,植物负责产生氧气,人和动物释放的二氧化碳又能被植物吸收,微生物分解废物,变成农田的养分。 循环一环扣一环,似乎只要维持住,大家就能顺利撑满两年,可真正住进去才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隔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粮食是最先暴露的问题,光照不足让农作物长势不佳,土壤里的营养物质很快耗尽,再加上害虫猖獗,收成远远达不到预期,八个人每天只能分到不足1800千卡的热量,远低于一个成年人所需的能量。 主食几乎全靠红薯和豆类勉强维持,很多人不得不靠挖红薯根来充饥,体重一路往下掉,连医生沃尔福德都测到全员血压和胆固醇明显下降,吃不饱让他们体力透支,日常劳动都变得格外艰难。 更致命的是空气问题,刚进舱时,氧气含量和外界一样是21%,没过多久,这个数字开始不断下降,到1992年初只剩下14.5%,和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差不多。 志愿者们呼吸困难,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常常头晕乏力,后来科学家才搞清楚原因:土壤里的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时疯狂消耗氧气,而建筑里的混凝土墙体意外吸收了二氧化碳,导致整个气体循环彻底紊乱。 实验团队不得不暗中往舱内输入氧气,否则八个人根本活不下去,这个举动直接打破了原本设定的“完全封闭”原则。 生态系统也在加速走向失衡,人工海洋里的鱼类因为酸度上升一批批死亡,传粉昆虫几乎灭绝,很多植物只开花不结果,原本用来模拟沙漠的区域意外长满了杂草,热带雨林的藤蔓则疯长到快要顶到玻璃顶。 实验者每天花大量时间去清理这些失控的植物,还得想办法对付入侵的蟑螂和蚂蚁,整个封闭系统像是失去了秩序的拼图,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带动其他环节一起崩坏。 在这样紧张的环境里,人际关系也变得脆弱,八个人被关在狭小的空间里,日复一日面对同样的几张脸,矛盾不可避免地爆发。 有的人坚持无论如何也要保持封闭,不接受外部帮助,另一些人则认为必须借助外界干预才能维持下去。 争执让团队逐渐分裂成两派,气氛日渐紧张,尽管他们可以通过电话和外界短暂沟通,但长期的孤立还是让孤独感和压抑感无处释放。 1993年9月26日,实验舱的大门终于再次打开,八个人走出来时已经瘦得脱了形,动作虚弱,和两年前意气风发的样子判若两人。 围观的科学家们看到这一幕,感到震惊,耗资近两亿美元,结果证明了一件令人沮丧的事实:地球的生态复杂到无法被人类轻易复制。 尽管实验以失败收场,但并非一无所获,NASA和其他机构从中获取了宝贵的数据,改进了太空生态系统的设计,也开始更加重视长期封闭环境下的心理干预。 志愿者们后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人写书记录这段经历,有人继续从事生态研究,有人将低热量饮食的经验应用到医学领域。 设施本身则转为大学的气候研究基地,如今甚至成了旅游景点,依旧在提醒人们那场轰动一时的冒险。 回望这段历史,最值得记住的并不是“生物圈二号”的失败,而是它所敲响的警钟,地球生态的平衡是数十亿年演化的结果,人类想在短短几年里复制一个“地球2.0”,难度远超想象。 与其幻想逃离地球,不如好好守护唯一的家园,这场实验虽然让参与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它让更多人明白,地球才是我们真正无可替代的生命之舟。
1991年,美国特意做了一个轰动全球的实验,把4男4女关在一起两年,再次打开房门
史笔如刀
2025-09-15 17:23:53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