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都不要了!”上海,一女子照顾舅舅28年,为感谢她的付出,老人生前将名下的房产留给她,不料,后面当亲生女儿得知后,就突然跳出来争房产,因此双方闹上了法庭,而法院这样判了。 “表姐,谢谢你这些年代为尽孝。不过爸爸的房子,按理应该由我这个亲生女儿继承。”只见刘莹穿着价格不菲的羊绒大衣,精致的妆容与老房子斑驳的墙面形成鲜明对比。她刚从海外回来,手中的行李箱还立在门廊,语气礼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疏离。 而正在擦拭着舅舅遗像的陶华正,听到这话,动作微微一滞。她放下相框,没有看表妹,而是望向窗外那条他们居住了几十年的弄堂。 二十八年的光阴在这里沉淀,每天清早去买菜时帮舅舅带一碗小馄饨,夏天帮他摇扇子驱赶蚊虫,冬天提前暖好被窝,无数次半夜陪护急诊,还有那三个春节前连夜排队为他挂专家号……这些琐碎的日常,在对方轻描淡写的一句“代为尽孝”面前,显得如此苍白。 她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牛皮纸文件袋,里面是一份经过公证的遗嘱,还有厚厚一叠材料:银行转账记录显示着,二十八年来陶华持续支付水电煤及医疗费用,以及邻居们联名签署的证明信。 在此之中,还包含着数十本留着她陪护签名的病历本,甚至还有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探望时做的记录,上面清晰写着“女儿海外,主要由外甥女照顾”。这些泛黄的纸张,无声地诉说着一段被忽略的岁月。 “这是舅舅的意思。”陶华将遗嘱轻轻推向前。这份订立于2018年的文件,不仅明确将房产赠与她,还详细写道:“因外甥女陶华长期负责我的生活照料、医疗照顾及经济支持,情感深厚。女儿刘莹长期居住国外,期间探望次数有限,故做此安排。” 庭审过程中,法官重点关注了赡养的实际履行情况。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的人,可以多分遗产。而证据清晰表明,刘莹二十八年间回国次数不过十指,总计停留不足两个月,除少量礼品外未承担主要赡养责任。法律不只看血缘,更重事实。 最终,法院判决房产归陶华所有。判决书指出:“遗赠扶养协议关系成立且有效,原告长期履行扶养义务,与被继承人形成深厚情感依赖,应予保障。” 只能说,法律守护的是付出与责任,而非空洞的血缘名义。岁月丈量了真正的孝心,它记录着每一次端茶送水、每一回病榻守候。在老龄化社会加深的今天,这份判决更具有现实意义:权利与义务对等,才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它警示世人,亲情需要滋养,而非索取。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到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 遗产继承案件养老赡养那些事聊聊家庭纠纷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2025.8|《女子赡养舅舅28年获赠房产,亲女儿不服争房产败诉》 文|沐琨 编辑|南风意史
“脸都不要了!”上海,一女子照顾舅舅28年,为感谢她的付出,老人生前将名下的房产
南风意史册
2025-09-14 00:45:14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