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一个湖北穷小子高考考了289分,但由于消息闭塞,他就报考了华中师大,没想到的是,华师大的录取分数线才189分,而北大的分数线也只有270分,有人故意调侃他:你后悔当初的选择吗? 当大家得知北京大学的录取线仅为270分时,有人调侃戴建业没有眼光,有人替戴建业惋惜,面对外界的声音,戴建业很快调整心态,既然结果已定,就要在既有的环境里全力以赴。 戴建业这人挺想得开,他说“要是真去了北大,可能就不是现在的我了”。华中师大老师带他走进文学大门,这儿的氛围对他路子,武汉生活他也习惯了,没啥好后悔的。那时候信息不灵通,填志愿首要考虑的是稳妥,不是学校名气,像戴建业这样的情况在1977年其实挺普遍。 进了华师大,戴建业一头扎进书堆里。图书馆那么多书,他可算开了眼,拼了命地学。大二时,他写的一篇古代文学文章,就在全省大学生学术比赛里拿了奖,老师和同学都叫好。毕业后他直接留校任教,从助教慢慢干到教授、博导,还在华师大遇到了一生的爱人。 戴建业刚开始讲课也挺闷,学生都快睡着了。1985年讲《诗经》时他突发奇想用了方言,课堂立马热闹起来。之后他就琢磨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把枯燥的古文讲得活灵活现,特别受学生欢迎。2018年底,有学生把他讲陶渊明的视频发到网上,一句“陶渊明要按他那方式种田,早饿得皮包骨了”让他火遍全网,成了“网红教授”。 有人觉得戴建业没上北大是遗憾,但换个角度看,这恰恰暴露了当时教育信息的不对称,很多农村考生因为消息闭塞错过了更好选择。不过戴建华的经历也说明,人生成败不只取决于你上了哪所大学,更在于你进入大学后怎么学习和生活。是金子总会发光,关键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坚持努力,不断提升自己。 戴建业后来常说:“人生走过的路,没有白费的,当年觉得‘碰巧’的事儿,回头一看,都是命运的神来之笔!” 他在华师大找到了事业也找到了爱情,开创了独特的教学方式,让古诗词成为全网爆款,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惊掉下巴!华中科技大学开学典礼上,一位姓李的女学霸发言,自爆高考690分,省排名
【11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