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1年,准噶尔汗国名将玛木特率两万精锐骑兵突破清军科舍图防线,剑指哈密粮道。时任宁远大将军岳钟琪亲统北路军主力约一万八千人(含西安驻防八旗四千、绿营火器营六千),意图在巴里坤实施围歼作战 西域风沙扑面而来,边塞烽火再起。准噶尔名将玛木特亲率两万骑兵,铁蹄如雷,长驱直入,瞬间撕开清军防线。科舍图一带告急,沿途百姓仓皇逃散,哈密粮道岌岌可危。 清廷用以维系西域的命脉就摆在刀尖之下,局势千钧一发。宁远大将军岳钟琪接令出击,北路军一万八千人集结,旗帜猎猎,刀枪林立,目标直指巴里坤,要与准噶尔决一死战。 玛木特的部队久经沙场,骑术高超,进退如风。他不急于与清军正面死拼,而是沿途劫掠,切断粮草,逼迫清军焦躁。边陲传来警报,火光映照夜空,守军人心惶惶。 岳钟琪清楚,一旦粮道被毁,西域守局必崩。他将八旗骑兵与绿营火器营分列左右,命令快马斥候昼夜巡查,力求掌握准噶尔动向。两军尚未交锋,气氛已经绷紧,仿佛大地都在等待即将到来的血战。 巴里坤地势险要,北倚群山,南临荒漠。岳钟琪选中此处设伏,意图凭借火器与骑兵协同夹击。营地内,火炮排列,枪队分层,刀盾交错。 绿营士兵反复操练火铳,炮手在寒风中擦拭火绳,准备一击定乾坤。 八旗骑兵则跃马待发,盔甲在烈日下闪烁。将军巡视阵列,鼓声震动心弦,军中杀气弥漫。对手是驰骋草原的悍勇铁骑,稍有松懈便会溃散,全军上下无人敢懈怠。 准噶尔骑兵疾驰而来,马蹄声震裂大地,沙尘遮天蔽日。前锋弯弓如满月,箭矢铺天盖地射下。清军火器营沉着应战,火铳齐鸣,枪火在夜空划出炽烈光芒。 骑兵不断冲击,滚滚马队一波接一波,战场厮杀声撕裂天地。炮声轰鸣,烈火吞没前列,大地震动,空气弥漫硝烟与血腥。双方在巴里坤展开拉锯,喊杀声从黎明持续到黄昏,战场遍地残骸,山谷回荡不绝。 岳钟琪亲自督阵,骑兵从两翼突击,企图包抄准噶尔中军。战马嘶鸣,铁骑对撞,刀刃闪烁寒光,血肉翻飞。火器营在后方持续开火,炮口轰出的烈焰不断打散敌阵。 玛木特指挥骑兵拼死反击,挥舞长矛,连连策动冲锋。战局一度胶着,双方都付出惨烈代价。将军令旗在风中摇动,清军上下咬紧牙关,拼尽全力守住阵线。 数日鏖战后,准噶尔骑兵体力消耗,战马疲惫。岳钟琪抓住时机,命令全军反击。八旗骑兵如狂风般掠过敌阵,刀枪齐下,将敌军撕裂成片。绿营火炮再次轰鸣,爆炸声震碎山谷。 玛木特部队虽悍勇,却难以抵挡连续攻势,只得弃尸遍野,溃散而去。巴里坤战场血流成河,清军虽胜,却也伤亡惨重,军士疲惫不堪。 战事平息,岳钟琪命令收殓战死将士,军中笼罩沉痛气息。巴里坤一役震动西域,清廷得以稳住哈密粮道,扭转局势。玛木特虽败退,却依旧活跃在草原深处,伺机卷土重来。 朝廷将此役上报,称赞岳钟琪以少击强,保卫边疆。边陲百姓得以喘息,商旅重返旧道,烽火暂时熄灭。 尘埃落定后,巴里坤的黄沙依旧掩埋无数白骨。风声吹过草原,仿佛仍能听见战马嘶鸣与刀剑相击。岳钟琪与玛木特的对决,成为清准对抗史上的关键一幕。 血火之间,映照出帝国边疆的脆弱,也铭刻下无数将士的牺牲。
1731年,准噶尔汗国名将玛木特率两万精锐骑兵突破清军科舍图防线,剑指哈密粮道。
蓝贵的过去
2025-09-12 14:38:37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