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布下的青春:对越自卫还击战中那些永远定格在十八岁的脸庞与未写完的家书

海边观潮客 2025-09-09 23:41:10

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战地烈士火化组送来了众多烈士遗体,多得火化间都停放不下。于是,工作人员就在火化间前清理出一片空地,将其作为临时停放和安置烈士遗体之处。 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惨烈,从那些烈士遗体可以看出。青山有幸埋忠骨,山河无恙慰英魂! 空地被临时拉起来的帆布围着,风一吹就鼓得老高,底下整整齐齐码着盖着白布的遗体。白布上还沾着没干的泥点和暗红的血迹,有的地方被弹片划破,露出里面染血的军装领章。火化组的老李后来回忆,那会儿他们不敢细看遗体的脸,好多小伙子也就十八九岁,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手心里攥着磨得发亮的枪托,指节上全是老茧。 有次搬一具遗体时,白布滑落了一角,露出他胸口别着的照片 —— 是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照片边缘被摸得发毛。口袋里还塞着半张没写完的信,字迹歪歪扭扭:“娘,等打完仗我就回家种庄稼,再也不离开您了。” 在场的人都红了眼,没人说话,只是默默把白布重新盖好,动作轻得像怕惊醒他们。 这些工作人员每天连轴转,烧完一批又来一批,口罩上全是黑灰,眼里的红血丝就没消过。有个年轻的小兵第一次帮忙抬遗体,晚上蹲在空地上哭,说想起了一起参军的同乡,不知道他还活着没。 现在不少地方的烈士陵园里,烈士墓碑排得整整齐齐,清明的时候总有人来献花。可有的献花人拍完打卡照就转身离开,连墓碑上的名字都没读一遍;还有的地方搞纪念活动,排场弄得很大,却从没问过烈士家属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 “山河无恙慰英魂” 从来不是句空话,要是只把敬意挂在嘴边,拍完照就忘了他们为谁牺牲,那再隆重的纪念也没意义。真正的铭记,是记得每个烈士都是活生生的人,记得替他们好好照顾家人,让他们的血没白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98

评论列表

有虚乃大无欲则刚

有虚乃大无欲则刚

1
2025-09-10 00:25

向烈士们致敬!

海边观潮客

海边观潮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