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看到出席十周年国庆名单后,毛主席发现少了一个人的名字,立刻下令:不惜一切找到他为止。一旁的士兵不明就里,十分费解。他是谁,为什么能让毛主席一直挂念于心? 顾贵山这个人,出生在1908年的安徽六安一个穷乡僻壤的农家,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小时候连书都没读过多少,就帮家里干农活。长大点后,接触到一些进步想法,觉得国家这样乱下去不行,得有点改变。1928年,他就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时候起就开始干地下工作,帮着联络群众,传点消息什么的。没过多久,1929年他进了工农红军,当了个普通战士。部队里打仗多,他表现得不错,很快就从战士升到班长,管着小队的事,教新兵怎么用枪,怎么躲敌人的火力。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典准备得热火朝天,毛泽东在看观礼嘉宾名单时,发现上面没顾贵山的名字。他记得这个老战友,长征时顾贵山带团开路,抗日时又在平型关立功,就马上让秘书去查,去找人,说不管怎么着都要把人请来。秘书他们赶紧行动,联系军方档案和地方部门,但一开始没线索,因为顾贵山回家后没留下什么记录。河南省委接到任务后,派人下乡到处问,还用了广播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播报寻人消息。林县县委也跟着忙活,村村户户打听,终于在下园村找到了顾贵山。他那时候正干着农活,听到是中央找他,才知道毛泽东还记得自己。 顾贵山让毛泽东这么挂念,主要因为他在革命关键时候的那些贡献。早年入党后,他就一直是部队里的骨干,长征中红一军团先锋团的角色,让他帮大部队过了不少难关。夹金山那样的地方,当地人都不敢爬,他带着人硬是趟出来了。抗日开始,平型关战役是中国军队对日军的第一次大胜,顾贵山指挥的685团直接打了日军后勤,杀了不少敌人,缴了上百辆车和武器。这不光是军事上的事,还让全国人看到日军不是铁板一块,能打赢。毛泽东跟顾贵山在长征和抗日时期有过直接接触,知道他可靠,作风硬,所以这么多年过去,还没忘这个人。找人的过程也费了点劲,从中央到地方层层传下去,用了广播这种办法,才把人挖出来。 平型关战役本身是太原会战的一部分,当时国民党部队在正面挡日军,八路军在侧翼配合。日军第五师团是精锐,之前在华北横冲直撞,这次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顾贵山的团在沟里埋伏,等日军辎重队进来就动手,战斗持续了好几个小时,日军死伤一千多,中国这边也付出了代价。毒气弹的事让顾贵山眼睛永久损伤,但这场仗的意义大,证明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可能性,也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国际上看,日本侵华是二战的一部分,这仗虽不是决定性的,但在中国抗战史上是个转折点,鼓舞了抵抗意志。 顾贵山被找到后,跟着工作人员去了北京,参加了国庆十周年庆典。庆典上,他作为老红军代表,看了阅兵和群众游行,那时候全国上下都挺振奋的。他在北京待了几天,组织上想让他留下来,安排点工作,还能治眼睛,但他觉得眼睛坏了,文化水平也低,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就婉拒了。毛泽东知道后,也没勉强他,就让他回去了。顾贵山回家后,继续在林县下园村干农活,养马,当兽医。村里人后来通过报纸和广播才知道他以前是红军团长,挺惊讶的,但他自己不爱说这些,日子还是老样子。 后来,顾贵山偶尔帮地方党史部门讲讲过去的事,给年轻人说说长征和抗日的经历,但没正式工作。1960年代,他还帮村里修过水利什么的,红旗渠建设时,他出过力,找老战友要了些材料。整个一生,他没要过什么特殊待遇,就跟普通农民一样过日子。负伤那些事,他也很少提,身上那些旧伤口就是证明。顾贵山1980年去世,享年72岁。他的事迹后来通过各种渠道传开,成为老红军典型的例子,体现出那种不求回报的作风。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在朱德家中遇到了一个人,此人是毛主席的旧相识,但主席见了他
【7评论】【8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