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犯了个最大的战略失误!”新加坡外交官马凯硕曾警告中国:中国最大的战略失误,

红雯看国际 2025-09-08 17:04:46

“中国犯了个最大的战略失误!”新加坡外交官马凯硕曾警告中国:中国最大的战略失误,不是南海争端,不是科技竞争,而是冷落了美国商界,如今6年过去了,真相真的如此吗? 

2025年初,驻美大使谢锋在演讲中提到,中美贸易额已经从多年前的2116亿美元涨到了6883亿美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逆势增长的数字背后,显然不是“冷落”能解释的景象。

美国商会的报告也能说明问题,虽然中美关系紧张让不少企业头疼,但还有近半数的美国企业把中国列为全球前三大投资目的地。要是真被冷落了,这些逐利的企业难道会傻到把钱往“冷板凳”上砸?

再看看企业的实际动作,特斯拉在上海的储能超级工厂今年三月已经开始出口产品了,首批就运往澳大利亚。这座工厂可不是小打小闹,规划年产近40GWh的储能产品,既要供应国内市场,还要辐射整个亚太地区。

苹果公司也没闲着,2024年还在推进供应链的绿色转型,光是清洁能源项目就带动供应商减排2180万吨,在中国市场的投入一点没见缩水。这些巨头用真金白银投票的行为,比任何口号都有说服力。

华南美国商会的调查更有意思,2025年有39%的受访企业直接把中国当成首选投资地,58%的企业把中国放进全球三大投资优先级名单里。更关键的是,91%的企业明确说不会因为中美摩擦脱离中国市场,这个比例比2023年还涨了5个百分点。

这些天天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的企业最清楚实际情况,要是真被冷落,恐怕早就用脚投票了。

当然,问题也不是没有,美国商会的白皮书里,63%的会员企业把中美关系紧张列为头号挑战,确实有21%的企业不再把中国当作优先投资对象,这个数字比疫情前翻了一倍。

但这账得算清楚,到底是中国故意冷落,还是客观环境的影响?谢锋大使在演讲里说得明白,美国自己搞的关税战,结果让美国家庭和企业成本飙升,这哪是中国冷落造成的?

星巴克的例子更能说明问题,虽然面临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星巴克中国在2025年闹出了股权出售的传闻,但这显然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就像当年麦当劳中国重组一样,目的是更好地本土化运营,而不是因为被“冷落”才撤退。

高瓴资本、凯雷这些资本大鳄争相入局,恰恰说明美国商界看好中国市场的潜力,所谓“冷落”的说法在这里根本站不住脚。

中国这几年一直在优化投资环境,美国商会也承认有33%的企业感受到环境在改善,这个比例比之前还涨了5个百分点。进博会、链博会上,美国企业的参展面积和数量常常名列前茅,要是真被冷落,这些企业何苦挤破头要进来?

中国数字经济预计2030年达到10万亿美元规模,银发经济2035年能到4万亿美元,这么大的蛋糕,精明的美国商人怎么可能真的放弃?

其实问题的根子不在中国这边,美国自己犯了战略误判,没看清中国加入WTO后的发展潜力,等反应过来又陷入零和博弈的思维里。美国政府搞的出口管制、关税壁垒,反而让自己企业的利益受损。

就像谢锋说的,关税战解决不了问题,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种情况下,中美商界的合作遇到阻力,板子可不能全打在中国身上。

说到底,这六年的事实已经很清楚了,中国没有刻意冷落谁,反而一直在扩大开放,美国商界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不减。真正的问题在于美国政府的政策和商界利益之间的矛盾,这可不是中国的战略失误造成的。

那些实实在在的投资、不断增长的贸易额,还有企业们用脚投票的选择,早就把马凯硕六年前的警告给证伪了。商业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只要这个基础还在,所谓“冷落”的说法就永远站不住脚。

0 阅读:0
红雯看国际

红雯看国际

国际新鲜事每天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