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能长期保持国泰民安?美国教授白鲁恂一针见血的说: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

蕊蕊聊过去 2025-09-07 16:36:13

中国为何能长期保持国泰民安?美国教授白鲁恂一针见血的说: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他们的凝聚力源于文化而非民族或宗教,这是西方难以理解的。 中国长治久安的根儿,就扎在深厚的文化土壤里。美国教授白鲁恂在上世纪90年代观察中国政治时,一针见血指出,中国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凝聚力来自文化传承,而不是民族血统或宗教信仰。这话不是空穴来风,早有西方学者琢磨过类似想法。   伯特兰·罗素1920年到1921年在中国转悠,看见军阀乱战的社会,却发现老百姓还守着老规矩,文化底子没散架。他在1922年的书里说,中国更像个文化体系,靠千年积累运转。塞缪尔·亨廷顿1993年论文和1996年书里借用这观点,分析冷战后世界,说中国跟西方国家不一样,国家形式变来变去,文明却没断根。 马丁·雅克2009年书和2010年演讲中也强调,中国不是典型民族国家,而是文明国家。中国人认同国家,不是靠现代概念,而是几千年文化血脉。白鲁恂的说法,帮西方人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这么长,国家概念都装不下。 中国历史从夏商周拉开帷幕,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起步,商周青铜器铭文证明连续性。周亡秦兴,秦灭汉起,汉乱三国魏晋南北朝接上,隋唐宋元明清一路下来,到1912年清亡建共和国。每个朝代结束,国家形式崩盘,但生活方式、语言习俗、儒家思想没丢干净。 老百姓还用筷子吃饭,过春节,尊孔孟,写汉字。这文明韧性,国家灭了,文化还接着演化。西方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建,到公元476年西罗马亡,东罗马1453年落幕。罗马一倒,欧洲中世纪乱几百年,小王国林立,各过各的日子。   白鲁恂说,西方看历史,总觉得国家兴衰就完了,没下文。美国1776年独立,才两百多年历史,是移民国家,文化杂,没几千年统一根源。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炎黄传说约公元前2600年,文化上大家认账。儒家从孔子公元前551年起,讲仁义礼智信,传下来。佛教道教融进去,没推翻原有。 中国王朝更迭多,每次亡国后,总有人重建。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统一度量衡。秦亡,刘邦公元前202年建汉,继承郡县制,开丝绸之路。汉亡,三国争霸,但文化还是汉人一套。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隋唐接上,唐太宗开科举。宋朝科技发达,四大发明。元朝蒙古入主,用汉法治理,修大运河。明赶蒙古,建故宫。清满人入关,康熙乾隆国力强,编四库全书。 每个朝代吸取教训,调整制度,核心文化不变。西方罗马亡后,没这机制。中世纪教会掌权,国王贵族争地。文艺复兴14世纪起,启蒙运动18世纪,工业革命1760年起,但分散,没统一框架。法国1789年革命建共和国,很快变拿破仑帝国。英国君主立宪,德国1871年统一,意大利1861年,都是现代民族国家。 亨廷顿说,这让西方总觉得帝国衰亡就结束。中国为什么这样?关键在自我认同。中国人品格有连续性,不易断裂。罗素提醒西方,别小看中国潜力。亨廷顿反对福山历史终结论,说文明差异会冲突,中国不会简单抄西方。雅克说,理解中国崛起,得从文明看,国家是表象,里面是千年智慧。   现在看,这话有道理。中国1949年后,工业化、改革开放,到现在GDP全球第二,高铁5G领先。根子在文明上。一带一路继承丝路传统,文化交流。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对话,不是对抗。西方输出模式,中国说各文明平等。 中美贸易战、台湾问题有点文明冲突影子,但中国没主动挑事,强调共赢。中国秉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部分,所谓的“台湾当局”动作,不会动摇统一大势。 这概念不是完美。亨廷顿简化文明,忽略多样性。中国56民族,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文化丰富。中国现代化借西方技术,没丢根基。罗素觉得中国传统可能阻碍进步,现在看,传统成优势,稳住阵脚。 中华文明统一性,从根本决定中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挫折也牢固凝聚。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这就是凝聚力来源。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文化自信成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说,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海外专家也说,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来自价值观和文化认同。百年大党领导下,中华文化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强大。中国不是简单国家,而是文明国家。这让我们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保持国泰民安。未来,继续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