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正式宣布了! 9月5日,立陶宛国防部公开证实:美国正式通知将大幅削减对其军事援助,部分项目甚至直接"清零", 这记闷棍打得维尔纽斯措手不及,也让整个东欧神经紧绷。 美国这次砍援助的刀法堪称“稳准狠”,被“清零”的“第333节”项目,是五角大楼全球军援的“大水缸”,欧洲地区占了29%的份额。 更狠的是,连2020年专门为波罗的海三国量身定制的“安全倡议”也被叫停,这个项目原本计划用5年时间,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军队打造成“能扛住俄军72小时进攻”的“人肉盾牌”。 立陶宛现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乌尔贝利斯透露,他们正跟美国“讨价还价”,试图保住部分关键项目,但五角大楼的态度很明确,要钱没有,要武器自己买。 立陶宛去年刚咬牙买了美国“标枪”导弹,现在国防预算缺口高达40%,只能从教育、医疗预算里抠钱填坑。 美国这波操作,完全是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延续,这位总统从2025年重返白宫那天起,就把“薅盟友羊毛”当成了头等大事: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军费提升至GDP的5%,还威胁“不交保护费就退群”。 波罗的海三国虽然第一时间表忠心,立陶宛甚至宣布将军费翻倍,但美国显然不满意。 更讽刺的是,美国嘴上喊着“安全共享”,行动上却把盟友往火坑里推,俄罗斯早就放话,波罗的海三国部署北约导弹,就是触碰红线。 现在美国撤资,相当于让这三个总人口不到600万的小国,独自面对俄军的钢铁洪流。 这场闹剧最扎心的,是撕碎了东欧盟友的“西式幻觉”,过去十年,波罗的海三国拼命向西方靠拢,立陶宛甚至主动拆了苏联时期的纪念碑,结果换来的却是美国的“断供通知”。 拉脱维亚曾花100万美元从美国买阅兵军刀,爱沙尼亚把步枪卖给平民凑军费,这些荒诞操作,现在看来像极了小丑的独角戏。 欧洲媒体现在集体沉默,但私下里都在骂街,法国《世界报》酸溜溜地评论:“美国用实际行动证明,盟友的价值取决于钱包厚度,”德国《明镜》周刊更直接:东欧的‘反俄前线’,不过是美国军火商的提款机。 美国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把“盟友”当韭菜割,立陶宛们以为抱紧美国大腿就能安全,结果发现大腿是假的,还得自己掏钱买护膝。 更可笑的是,这些国家明明被卖了,还在帮美国数钱,立陶宛国防部长前几天还夸“美立友谊坚如磐石”,转眼就被打脸。 其实东欧的悲剧,早有预兆,美国从来不是慈善家,它的“安全承诺”永远跟着利益走。 当年苏联解体,美国忽悠东欧“弃核换保护”,结果乌克兰信了,现在肠子都悔青,现在美国又忽悠东欧“买武器保平安”,可真打起来,美国航母早跑得没影了。 说到底,小国想在大国博弈里活下去,得有点自知之明,立陶宛们与其当美国的“反俄急先锋”,不如学学芬兰的中立智慧,毕竟当棋子的结局,要么被吃掉,要么被弃之如敝履,这场闹剧最讽刺的是,美国越喊“安全共享”,东欧越不安全,这大概就是“美国式民主”的黑色幽默吧。
·为啥俄罗斯能一直打,拿不到更大筹码还非得打,我就告诉你一个关键点,大俄使出了一
【7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