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售令一出,C919干脆把发动机也换成中国心。”
2025年7月,美国刚恢复LEAP-1C出口,商飞却已把CJ-1000A推上跑道,年底完成适航,明年装机。
事件只占三成:美国卡脖子→国产提速→EASA说“再等几年”。
七成看逻辑。
航空业向来“先认证后市场”,但C919反着走:用22万小时安全飞行先在国内攒信用,再拿数据去敲欧美的门。
发动机、航电、起落架同步国产,既堵供应链漏洞,也降低未来适航审查时的“外部变量”。
更妙的是,中国适航证可能成为外国飞机的新门槛,对等博弈,用市场换标准。
风险也清晰:CJ-1000A的耐久度、全球备件网络仍是问号;EASA的3-6年窗口,足够波音空客升级一代。
问题来了:如果国产发动机真能做到“开舱盖不冒黑烟”,乘客愿不愿意多给C919一次机会?
用户93xxx25
我来坐!加油!
铁木真
什么狗屁问题,带歪节奏的居心叵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