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突然宣布:   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总裁阿

天天纪闻 2025-09-04 17:38:25

俄罗斯突然宣布:   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总裁阿列克谢·米勒在北京宣布,俄罗斯与中国已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协议,该管道经蒙古国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作期限30年,且价格低于俄罗斯对欧洲的供气价格。   说起来,中俄在能源合作上拉扯了快三十年。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2025 年 09 月 04 日九十年代,两国就谈过天然气管道的事,但价格问题一直没谈拢。   俄罗斯总想按欧洲市场价来,一开始喊到每千立方米 350 美元,可咱们有自己的底气 ——2024 年欧洲现货气价已经跌到 300 美元,咱们从其他地方进口的管道气均价才 280 美元。   僵持了这么多年,变化出在 2022 年俄乌冲突之后,欧洲那边使劲减少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数据看得很清楚,2021 年俄罗斯给欧洲输了 1524 亿立方米,到 2024 年就只剩 232 亿立方米了,差不多降了八成。这么大的市场空缺,俄罗斯自然得把目光转向亚洲。   这次协议里最让人关注的还是价格。虽然没明说具体数字,但明确了比欧洲便宜。现在欧洲那边天然气价格稳定在 320 美元以上,咱们拿到的价格大概在 260 美元左右。   这就像超市搞促销,老客户买得少了,总得给新客户点实惠才能留住生意。对咱们来说,这可不是小数目,每年 500 亿立方米的量,够多少家庭用呢?   简单算笔账,一个普通家庭每月用 15 立方米天然气,这些量够一亿户家庭用将近十年。更重要的是,咱们的能源供应又多了个可靠来源。   这条管道还得经过蒙古国,这可让这个夹在中俄之间的小国高兴坏了。按照协议,蒙古国每年能拿到 10 亿美元的过境费,这相当于他们 2024 年财政预算的 8%。   这笔钱能帮蒙古国搞基建、改善民生,但他们也有顾虑,毕竟经济太依赖中俄了,对华贸易占他们总额的 65%,对俄占 20%。   听说俄罗斯之前还故意跟哈萨克斯坦谈过替代路线,就是想逼着蒙古国在谈判中让步,小国在大国之间讨生活确实不容易。   管道建设也挺有讲究。2024 年已经开工了,预计 2029 年能建成通气。这条管道会和咱们的西气东输管道连起来,把天然气送到上海这样的东部大城市。有意思的是,这次咱们不只是买气,还深度参与了建设。俄罗斯北极的液化天然气项目第三条生产线用的是中国技术,蒙古段的建设也有中国工程队参与。以前咱们搞能源合作大多是掏钱买资源,现在能输出技术了,这可是个大进步。   就像亚马尔 LNG 项目,咱们企业承揽了 85% 的模块建设,还造了 7 艘运输船,技术实力越来越强了。   这个项目对全球能源格局影响不小。俄罗斯现在往亚太地区出口的能源已经占 60% 以上,以前这个比例才 39%。而欧洲那边还在使劲摆脱对俄能源依赖,欧盟计划 2027 年底前全面停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甚至想出各种办法防止俄气 "偷偷混入" 欧洲市场。   但实际情况是,2023 年俄罗斯天然气在欧盟进口量中的占比已经从 2021 年的 40% 降到 8%,就算不搞禁令,市场也早就变了。   有人说咱们趁火打劫,俄罗斯卖得太便宜了。但普京在记者会上说得明白,这不是施舍,是互利共赢的市场行为。   对俄罗斯来说,把天然气卖给中国能稳定收入,毕竟能源出口是他们的经济命脉。对咱们来说,除了价格优惠,更重要的是能源安全。以前咱们进口天然气太依赖海上运输,万一遇到特殊情况就麻烦了。   现在有了陆上管道,就像家里多接了根水管,不用担心别人把另一头的管子拿走了。   西方媒体还炒作说中俄这个合作会威胁欧洲,其实有点小题大做。欧洲早就开始找替代能源了,俄罗斯也不可能再回到过去那种对欧能源依赖。   就像专家说的,这不过是 "中国不再关心西方看法" 的表现,俄罗斯则通过绑定亚洲市场获得了战略喘息空间。   从 1994 年第一次签备忘录,到 2025 年正式敲定协议,中俄能源合作走了三十年。这条穿越蒙古草原的管道,输送的不只是天然气,更是两国深化合作的信号。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最实在的好处就是能源供应更稳定了,冬天暖气不会停,工厂生产成本降低了,说不定电价气价还能更稳定。   现在管道已经动工,未来五年里,中俄蒙三国工人会在西伯利亚和蒙古草原上忙碌。   2029 年通气后,当天然气从亚马尔半岛的气田出发,经过两千多公里的旅程来到中国家庭的燃气灶上时,人们或许不会想到,这背后是三十年的谈判、地缘政治的变化和无数人的努力。   但这就是现实世界的合作,没有那么多戏剧性,更多的是基于现实利益的理性选择,而最终受益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