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真大!”福建,一妈妈看孩子光玩手机,为了戒掉他的手机瘾,想了一个方法,竟然是

烟雨评社 2025-09-04 11:33:16

“心真大!”福建,一妈妈看孩子光玩手机,为了戒掉他的手机瘾,想了一个方法,竟然是用绳子拴在13楼的护栏上,孩子坐在塑料板上荡秋千,看的网友都为孩子捏了一把冷汗,网友好心提醒,妈妈却说没事很安全!网友:不负责的人最会“维权”。 福建,一位家住13层的母亲看着自己一岁多的孩子整天沉迷于玩手机心里也难受,于是这个母亲灵机一动,就在走廊上用一根粗绳和一个塑料凳,做出了一个简易的秋千,于是这个母亲就让孩子坐上去玩。 13楼的高度,万一出现什么意外连反应都来不及,再加上绳子是否坚固,这些不确定的因素让这个孩子更加危险,可这位母亲还觉得这样能让孩子开心,还能转移注意力。 很多时候,家长把“我在旁边看着”当成了万无一失的保险。身边父亲安抚孩子说“很安全,有锁扣”,母亲也坚信自己挑的绳子“结实耐用”,还特意检查过护栏觉得很稳固。这种对简易材料的盲目信任,其实是对物理规律的惊人漠视。 建筑护栏的设计标准,是为了承受人靠上去的静态压力,而不是一个秋千日复一日的动态拉扯。绳索会磨损,塑料凳可能老化,更别提那些无法预料的变量:一阵突如其来的强风,或者孩子玩得兴奋时一个猛烈的扭动。这些瞬间,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掌控的。 最让人揪心的是,一个孩子说,因为爸爸在旁边所以一点都不害怕。孩子的安全感,完全建立在对父母无条件的信任上。而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却被家长轻率地置于了一个极度危险的环境中。这哪里是守护,分明是一种情感绑架下的安全错觉。 再看家长的动机,听起来似乎都“情有可原”。因为孩子迷上手机,这样做是为了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帮他戒掉网瘾的“良苦用心”。 可无论是为了消遣还是为了教育,都有无数更安全、更有效的选择。网友们说得没错,陪孩子读绘本、玩玩具,哪一样不比在13楼的护栏上冒险强,选择最危险的方式,暴露了家长在解决问题时,把图省事和追求新奇,凌驾于最基本的安全原则之上。 这种所谓的“为你好”,其实是一种懒于思考更优方案的“伪关爱”。它的本质,是拿孩子宝贵的生命,去实现一个次要的娱乐或教育目标。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坚持“我觉得没事”的家长,往往在心态上已经为最坏的结果铺好了后路。网友们几乎精准地预言了:一旦出事,这类家长大概率不会反思自己的荒唐决策,而是会声泪俱下地控诉物业或开发商,“你们的护栏为什么不结实!” 这种“遇事外推”的心理,源于他们在做出决定时就埋下的侥幸。那位面对网友劝告还不以为然,觉得大家多虑了的母亲,她的固执,正是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推卸责任,做着心理铺垫。这就像一场豪赌,赌注是孩子的生命,却提前想好了输了之后要指责赌场的规则有问题。 “侥幸一时,悔恨一生”,这句老话从不过时。高空秋千事件,绝不只是家长“心大”那么简单,它暴露的是一些家庭在安全认知、教育方法和责任意识上的系统性失灵。家长们用主观的“我以为”,搭建起一个随时可能坍塌的“安全堡垒”。 真正的守护,不是站在危险边缘,自信地喊着“我看着呢”,而是从源头上就彻底杜绝危险的可能。对孩子来说,最可靠的安全带,永远是家长心中那条基于科学和理性的、绝不可逾越的安全红线。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观象视频——2025-09-01——《家长13楼护栏处栓秋千带孩子玩,网友质疑家长是否有安全意识,家长:很安全,有卡扣安全锁》

0 阅读:0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