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的阅兵仪式上,看到钟南山院士在天安门城楼上出现,还给了他一个镜头特写。两次

文人学社 2025-09-04 09:50:47

9.3的阅兵仪式上,看到钟南山院士在天安门城楼上出现,还给了他一个镜头特写。两次疫情,他都奋战在一线,其功勋彪炳史册,祖国没有忘了他。 2025 年 9 月 3 日的阅兵仪式上,镜头扫过天安门城楼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让许多观众心头一暖 —— 钟南山院士坐在观礼席中,银白的头发在阳光下格外清晰,镜头特意为他停留了几秒,那短短一瞬,成了整场仪式里让不少人眼眶发热的画面。 大多数人对钟南山院士的深刻记忆,始于 2020 年初的疫情。当时病毒突袭,信息尚未完全清晰,他连夜赶往武汉,在高铁餐车上闭目休息的照片传遍网络。 抵达武汉后,他马不停蹄走进医院病房,与医护人员一起查看患者情况,分析病毒传播特点,及时向外界传递准确信息。 后来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他又多次奔赴各地,指导防控工作,哪怕高强度工作让他声音沙哑,依然坚持站在一线。 2022 年底,新一波疫情来袭,他再次站出来,针对老年人防护、疫苗接种等问题给出专业建议。那段时间,他频繁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用通俗的语言解读复杂的医学知识,帮大家缓解焦虑。 许多医护人员说,看到他始终在岗位上,自己就多了一份坚持的力量。 这些年,围绕他的讨论从未停止,但每当有重要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他总是以科学为依据,说出最实在的话。 这次阅兵仪式上,他出现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席,正是国家对他贡献的认可。 这种认可不只属于他个人,更属于所有在两次疫情中坚守的医护人员 —— 那些在隔离病房里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医生护士,那些奔波在社区为居民做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那些熬夜研发疫苗、药品的科研人员,他们的付出,国家都看在眼里。 仪式进行中,钟南山院士的目光始终朝着广场上的队伍。镜头掠过他时,能看到他眼神里的平静与坚定,就像他每次面对公众解读疫情时那样。现场观众中,有人悄悄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一幕,还有人互相轻声说 “那是钟南山院士”,语气里满是敬意。 这场阅兵仪式,展示的是国家的力量,也传递着对奉献者的敬意。 天安门城楼上的那个镜头特写,没有多余的言语,却清晰地告诉所有人:为国家、为人民付出的人,永远不会被忘记。 就像钟南山院士,用两次疫情中的坚守,写下了医者的担当,而国家给予的这份认可,也成了对所有医护人员最好的鼓励 —— 他们的每一份努力,都在为守护这个国家的平安添砖加瓦,这份价值,始终被铭记。

0 阅读:157

猜你喜欢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