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刚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投下一枚“历史震撼弹”! 他直言,二战的起点

士气沉沉 2025-09-04 09:41:14

[微风]刚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投下一枚“历史震撼弹”! 他直言,二战的起点并非传统欧洲史学界通常采用的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而是日本侵略中国那一刻!中国才是扛起反法西斯大旗的真正起点。 这番话如平地惊雷,瞬间在国际舆论场炸开了锅。当全球多数人习惯将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视为二战标志性事件时,古特雷斯却将目光投向了东方,投向了那片被战火蹂躏了十四年的土地。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这位联合国掌门人会在此时此刻,如此斩钉截铁地改写历史叙事?答案或许藏在天津的专访现场。古特雷斯面对镜头,语气凝重地强调:“二战胜利,中国的贡献极其重要。 中国的贡献是盟军能够取得二战胜利的关键。”这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对一段被长期低估的历史的郑重确认。他甚至直言“没有中国就没有二战胜利”,这句话背后,是3500万中国军民的鲜血,是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 回望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炮轰沈阳北大营,点燃了法西斯侵略的第一把战火。这绝非局部冲突,而是轴心国瓜分世界的第一步。当欧洲大陆尚未嗅到硝烟时,中国东北已沦为人间炼狱。 从那时起,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在白山黑水间、在长城内外、在长江两岸,独自扛起了反法西斯的大旗。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战役展现民族血性,百团大战重击侵略者嚣张气焰——这些战斗,比欧洲战场早了整整八年。 然而,国际史学界长期存在一种“欧洲中心论”的偏见。二战起点被简单锚定在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仿佛在此之前世界尚在和平中沉睡。 英国历史学家理查德·奥弗里在《二战新史:鲜血与废墟中的世界,1931-1945》中就曾挑战这一观点,明确指出战争应从1931年日本侵华算起。 如今古特雷斯的表态,无异于为这一新史观盖上联合国的权威印章。某些历史教科书可能需要改写了。 中国战场究竟牵制了多少日军?这个数字足以让世界重新认识东方战场的分量。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独自抗击日本陆军总兵力的94%;即使到战争后期,仍有超过百万日军深陷中国泥潭。 正是这种坚韧的抵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更迟滞了其北进苏联、南攻太平洋的步伐,为盟军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时间。试想,若中国早早屈服,百万日军扑向苏联或太平洋,历史走向将何等惊悚? 古特雷斯的“历史震撼弹”绝非偶然。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在这个特殊节点,联合国秘书长选择在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期间,发出如此振聋发聩的声音,其深意不言而喻。 他不仅是在还原历史真相,更是在提醒世界:中国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和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始终是正确二战史观的捍卫者、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当某些势力试图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时,这番话就是最有力的回击。 天津的专访现场,古特雷斯的眼神格外坚定。他深知,承认1931年为二战起点,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警示。当法西斯主义的幽灵仍在某些角落徘徊,当霸权思维企图撕裂世界,这段用鲜血写就的历史告诉我们:和平从来不是恩赐,而是抗争的果实。 中国用十四年苦难向世界证明,一个民族为自由而战的意志,足以撼动历史的走向。这或许就是古特雷斯投下这枚“震撼弹”的真正用意——让历史照亮未来,让和平的火种永不熄灭。

0 阅读:79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