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看了阅兵后,公开表态:绝不重蹈战争覆辙 什么是真理?这就是真理!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在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当天表示“不便评论”阅兵意图,但强调日本“绝不重蹈战争覆辙”的决心,并称将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此番表态与阅兵前日方试图外交抵制形成对比。 2025年9月3日上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中国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时表示:“日本政府一直在密切关注相关动向,但对中方举行阅兵的意图,日方不便评论。” 随后他话锋一转强调:“日本基于绝不重蹈战争覆辙的决心,战后始终坚持走和平国家之路。我们已多次向中方强调这一立场……日中双方已确认,推进战略互惠关系,致力于构建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这段表态通过日本内阁官房官方视频渠道向全球传播。 此次表态与一周前的日方立场形成微妙对比。8月24日,日本政府曾通过外交渠道向欧洲及亚洲各国发出照会,呼吁各国“谨慎考虑”参加北京纪念活动,声称中国的活动“过度聚焦历史、反日色彩浓重”。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于8月26日回应表示,中方已就此事向日方提出严肃交涉,要求日方澄清。郭嘉昆强调:“任何正直坦荡面对历史、切实汲取历史教训、真正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国家,都不会对此心怀疑虑甚至提出异议。” 中日之间对历史的认识存在深刻差异。中国方面始终强调“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是日本战后重返国际社会的重要前提,是日本同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政治基础,更是检验日本能否恪守和平发展承诺的一杆标尺”。 而日本内阁府2025年8月的调查显示,约72%的日本受访者认为“不应再为历史问题承担额外责任”。这种民意基础使得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采取回避态度。 林芳正表态中提到的“推进战略互惠关系”具有实质经济内涵。2025年3月22日,中日双方在东京举行了第六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这是时隔6年后首次重启该机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会上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双边贸易增长了300多倍,连续15年保持3000亿美元的高水平,累计双向投资近1400亿美元”。这些经济现实迫使日本政府必须在言辞和行动上保持一定程度克制。 中国此次阅兵展示了新型军事装备,按实战化模块进行编组,包括无人智能装备、反无人系统、网电作战力量等新域新质战力。 与此同时,日本在2025年《防卫白皮书》中首次将“台湾有事”界定为“日本有事”,并在琉球群岛部署了射程1000公里的12式反舰导弹。这种军事对峙态势使得双方都需要在言辞上保持谨慎。 尽管日本试图影响他国参与阅兵,但最终仍有26国领导人出席北京纪念活动。就连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也不顾政府态度参加了活动。这种国际社会的集体选择对日本形成了压力,迫使日本政府调整表态策略。 2025年5月29日,第四次中日工业副部级磋商在东京举行,双方就汽车、工业绿色化、创新创业、原材料和半导体等议题交换意见。 同日,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出席日中次世代交流委员会全体会议,强调落实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这些经济交流为双边关系提供了稳定基础。 惊曝,日本政府竟斥资560亿日元开展所谓“海外战略信息传播”。其妄图借助资助亲日学者、篡改海外教科书等卑劣手段,处心积虑地塑造自身形象。 而中国此次阅兵使用85种语言向全球转播,覆盖所有“一带一路”参与国和全球关键地区。这种舆论战态势使得日本政府必须谨慎权衡表态措辞。 林芳正表态中提到的“构建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需要具体行动支撑。正如王毅外长在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指出:“双方产业合作紧密,经济利益深度融合,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利益,也充分印证中日互为伙伴,而不是对手;互为机遇,而不是风险,应当相互支持,而不是彼此割裂”。 日本政府的表态变化反映了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逻辑。国家间关系不仅受历史记忆影响,更被现实利益和力量对比所塑造。中国通过持续发展和适度展示实力,正在重塑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知和应对策略。这种变化既考验中国的外交智慧,也检验日本的政治远见。 信息来源:日方回应"如何看待中国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 观察者网 2025年09月03日 17:24 上海
日本网民看完阅兵也笑不出来了。
【1点赞】
雨尘
日本应该公开向中国和全世界发布书面道歉,并发毒誓永不侵略永不杀人永不干任何罪恶之事。
用户11xxx79
从来避谈侵华罪行单凭这点就绝不放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