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60师师长张志信让独子当侦察兵,妻子知道后,一通电话打到了前线:“

帝王心术 2025-09-03 23:29:41

1979年,160师师长张志信让独子当侦察兵,妻子知道后,一通电话打到了前线:“张志信,要是儿子有个三长两短,你不用回家了!” 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颤抖,那是一个母亲最本能的恐惧。周丽薇怎么也没想到,身为师长的丈夫竟真的把独生子张力送进了侦察连,那是战场上伤亡率最高的兵种,深入敌后、危机四伏。 这一刻,她褪去军人身份,只是一个心疼孩子的母亲。 张志信握着话筒,良久无言。他怎会不心疼?张力是他们夫妻三十多岁才盼来的独子,在部队大院长大,军事素质出众,射击、障碍、战术动作样样拔尖,还是师篮球队主力。以他的职权,完全可以把儿子安排在安全的指挥岗位,但他没有。 “我是军人,军人的孩子就该上前线。”这是张志信最终对妻子说的话,随即挂断了电话。他怕再多说一句,自己的决心就会动摇。 那时张力刚满21岁,胃病未愈就提前出院,坚决要求上前线。他甚至主动请父亲“走走后门”,把他调往最危险的尖刀班。父亲问他怕不怕牺牲,张力答得干脆:“我是军人,保家卫国是天职。” 2月27日,张力带领侦察班在267高地执行任务时遭遇伏击。越军隐藏在暗堡中疯狂扫射,张力腰部中弹,鲜血染红了军装。 深山地形复杂,担架难以通行,生命最后的时刻,他对战友留下遗言:“告诉我父亲,儿子没给他丢脸” 电报传到师部时,参谋人员迟迟不敢报告。政委李兆贵试图暂缓消息,但久经沙场的张志信早已察觉异常。再三追问下,他得知了儿子牺牲的噩耗。 将军的身体晃了一下,双手微微颤抖,沉默了整整三分钟。 随即他抬起头,声音沉稳:“张力牺牲得光荣!”转身继续指挥作战。那一刻,他是一师之长,肩上担负着整场战役的胜负。 战后,张力被追记二等功。按照战场规定,他的遗体与其他烈士一同安葬在边境线上。当有人提议为师长儿子单独举行追悼会时,被张志信坚决拒绝。他只要了一个花圈,上面写着:“献给我的儿子张力”。 三十年后,八十多岁的张志信病重卧床,突然对老伴说梦到儿子埋怨他,战前收走了心爱的手表。老夫妇辗转十二天抵达靖西烈士陵园,他将手表轻轻放在儿子墓前,挣扎着站起身,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2013年,老将军在烟台病逝,临终前只轻轻说了三个字:“对不起。” 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部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指挥所靠前,军官靠前,军干子弟靠前”。牺牲的高级将领后代不止张力一人,41军副参谋长曲奎的儿子曲宁江、50军耿进福的两个儿子耿军和耿晓康、55军政治部副主任甄文林的儿子甄平, 他们本可选择相对安全的岗位,却无一例外地奔向了最前线。 有人不理解这种选择,有人为之动容。但那个年代的军人就是这样,一声令下,义无反顾不是为了立功受奖,而是真心相信:“祖国需要就是最高使命”。 如今的人们或许很难理解这种抉择。在独生子女家庭,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全部。但正因为有人愿意奉献出最珍贵的一切,才有了今天的和平安宁。 张力牺牲已经46年,他的墓碑静静矗立在广西靖西烈士陵园。每年清明,都有素未谋面的人们前来献花,人们铭记着:曾有一位将门之后,主动选择危险,用生命践行了军人的誓言。 什么是真正的英雄?就是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的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张志信# 国内权威媒体报道信源:

0 阅读:22

猜你喜欢

帝王心术

帝王心术

古代皇帝的权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