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雷峰塔突然倒塌。人们害怕白蛇出塔,纷纷呼喊:“快跑啊,雷峰塔倒了,白娘子出来吃人了。”百年后,考古专家挖开了雷峰塔的地宫。没想到,在地宫的宝盒里竟然发现了一条白色的小蜈蚣。 雷峰塔坐落在杭州西湖边夕照山上,这地方风景好,人气旺。从历史上看,它建于五代吴越国时候,吴越王钱俶为了给黄妃祈福,在975年下令动工。塔是八角形的砖木结构,本来叫皇妃塔,后来因为山名叫雷峰,就改叫雷峰塔了。钱俶这人信佛,塔里供奉佛螺髻发舍利,祈求国家太平,百姓安乐。那时候吴越国周边不太平,北宋要联手打南唐,南唐又求和,钱俶想了想,选择了和平,978年就把国土献给北宋,避免了打仗。这事让吴越成了五代十国里唯一没遭战火的地方,塔也就成了和平的象征。 说起白蛇传说,这跟雷峰塔绑得紧。民间故事里,白娘子是蛇精变的,和许仙谈恋爱,被法海和尚镇在塔下。老百姓爱听这个,觉得它讲了爱情和忠义。鲁迅先生在文章里提过,塔倒的时候,大家都怕白娘子跑出来。其实这传说源于宋元话本,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里写得详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成了经典。老百姓茶余饭后聊这个,觉得接地气,反映了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盼头。 1924年9月25日下午1点40分,雷峰塔倒了。塔已经老了,砖块松动,很多人偷砖磨粉吃,说能治病保胎,加上附近修路震动,就塌了。民众一听响动,就慌了神,联想到白蛇传说,喊着“雷峰塔倒了,白娘子出来吃人了”。这事在杭州传得沸沸扬扬,鲁迅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说这是好事,旧东西该倒。倒塌后,遗址就剩一堆砖瓦,成了西湖边的残景。 时间过得快,转眼近百年。2000年底,浙江决定重建雷峰塔,顺带考古。2001年3月11日,专家开始挖地宫。地宫在塔基下,封得严实,没被盗过。挖出来一大堆文物,有阿育王塔、银盒、金棺、佛像、玉器,还有几千枚古币,从汉代到吴越的都有。最核心的是铁函里的纯银阿育王塔,里面装佛螺髻发舍利,证明了钱俶的供奉。经文砖上刻着《华严经》和《金刚经》,是中国早期印刷的宝贝。这些东西反映了吴越国的佛教文化和手工艺水平。 不过,民间有传闻,说在地宫宝盒里发现一条白色小蜈蚣。一些报道提过,有专家看到金盒里有白色虫子,颜色苍白,像蜈蚣,但很快就没了影。专家后来澄清,这可能是虫卵或普通虫子,跟白蛇传说没啥关系,只是巧合。毕竟塔底潮湿,虫子钻进去不奇怪。但这传闻一出,大家又热闹了,联想到白娘子,觉得有意思。实际上,考古报告里没正式记录这个,更多是老百姓的说法,添了点神秘色。 重建后的雷峰塔在2002年10月25日开放,新塔高71米多,用钢结构,外面包铜,里面有电梯空调,游客能上去看西湖景。遗址保护得好,地宫文物陈列在博物馆里,让人了解历史。塔的夕照景是西湖十景之一,黄昏时阳光洒在塔上,美得像画。杭州把这当成文化名片,吸引游客,也教育大家珍惜遗产。 从钱俶建塔求和平,到塔倒后的传说,再到考古发现,这些事连起来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和谐理念。吴越国选择归宋,避免战乱,这跟我们现在强调的和平发展一个调子。白蛇故事虽是传说,但教人重情义,守规矩。考古不光挖宝贝,还挖出历史真相,让人分清虚实。塔重建了,精神也传承了,提醒大家保护文化,维护社会稳定。 在我们国家,文化遗产是民族根基。雷峰塔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不是死东西,而是活的,能指导当下。杭州作为文化城市,把塔管好,游客多,经济也带起来了。这符合我们的国情,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文化自信。未来,继续发掘类似遗产,就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924年,雷峰塔突然倒塌。人们害怕白蛇出塔,纷纷呼喊:“快跑啊,雷峰塔倒了,白
蕊蕊聊过去
2025-09-02 22:31: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