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的亲家身陷贪污案,他却在信封里放了盐和茶,派人快马加鞭送到了亲家公府上,其

文史充点站 2025-09-02 07:50:09

纪晓岚的亲家身陷贪污案,他却在信封里放了盐和茶,派人快马加鞭送到了亲家公府上,其亲家公一看,头上直冒冷汗。 说起纪晓岚,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电视剧里那个跟和珅针锋相对的机智学者,但真实历史中的纪晓岚,有一次因为太过“聪明”,差点把自己和女儿的命都搭进去了。 1768年春天,一封关于两淮盐政贪腐的密奏传到乾隆手里,奏折里说二十多年来历任盐政官员贪污了超过一千万两银子,要知道当时国库一年的收入也就四千多万两,这个数字让乾隆当场暴怒。 皇帝立刻下了死命令,要彻查这桩大案,消息还没正式公布,纪晓岚就已经通过朝中关系网得到了风声,他心里咯噔一下,因为自己的亲家卢见曾正是前任两淮盐运使。 纪晓岚的大女儿嫁给了卢见曾的孙子,按照清朝的株连法,一旦卢见曾被定罪,不光老爷子要掉脑袋,连家里的女眷都可能被发配边疆或者更惨。 纪晓岚陷入了两难,直接写信通知风险太大,万一被截获就是铁证如山,可不通知的话,女儿就危险了,这位以机智著称的大才子,最后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天衣无缝的方法。 他找来一个普通信封,里面什么字都不写,只放了一小撮食盐和一小撮茶叶,封好后他派最信得过的家人连夜送到卢见曾府上。 卢见曾当过多年盐运使,人也不是笨蛋,他打开信封看到盐和茶,立刻就明白了:“盐”代表盐案,“茶”谐音“查”,合起来就是“查盐案”的警告,老狐狸马上行动起来,连夜转移财产,该藏的藏,该毁的毁。 等到朝廷派人来抄家时,卢府看起来已经家徒四壁了,但这反常的干净引起了乾隆的怀疑。皇帝经历过太多宫廷斗争,一眼就看出有人提前通风报信了。 龙颜大怒的乾隆下令彻查是谁走漏了风声,查来查去,纪晓岚那个“无字天书”的把戏终于败露了。有人举报说看到纪府的人深更半夜往卢府送东西。 乾隆亲自提审纪晓岚,面对天子威严,纪晓岚只能老实交代了用盐和茶叶暗示的全过程,乾隆虽然平时挺欣赏这个才子,但这次是真生气了,在皇帝看来,纪晓岚这是知法犯法,挑战朝廷威严。 这场大案的处理结果相当严厉,卢见曾虽然年过七十,还是被判了绞刑,涉案的一百多名官员中,有二十多人被砍了脑袋,其他人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至于纪晓岚,被革去所有职务,发配新疆乌鲁木齐戍边,在那个年代,新疆就是不毛之地的代名词,很多被贬谪的官员都死在了那里,纪晓岚的家人都以为这次是彻底完了。 不过纪晓岚命还算硬,他在新疆苦熬了两年多,正好赶上乾隆要编《四库全书》,需要有学问的人手,皇帝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纪晓岚的才华难得,于是又把他召回了京城。 这次经历对纪晓岚的冲击非常大,他在后来写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感慨:“权网如铁,而人心似水,无隙亦可渗之。”看得出来,他对官场的险恶有了更深的体会。 很多人受电视剧影响,以为纪晓岚和和珅是死对头,其实历史上两人年龄差了二十多岁,权势地位也不在一个级别上,纪晓岚更像是个专业的文化官员,而不是政治斗士。 纪晓岚晚年给后代留下家训:“贫莫断书香,贵莫贪贿赂。”这很可能就是他从这次惨痛教训中得出的人生感悟,再聪明的人,一旦触犯了底线,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信源:五彩秦安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纪晓岚

0 阅读:25

猜你喜欢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