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日本想引进50万印度移民的事要泡汤了。 8月29日,日本新首相石破茂和印度总理莫迪见面谈合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日本答应未来五年引进50万印度工人,日本这边老龄化严重,到处缺人,印度则年轻人多、工作少,出国打工既能赚钱又能学技术,听起来简直是完美合作,对吧? 但消息传出来没多久,各种问题就冒出来了,这个看起来“双赢”的计划,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不小。 日本现在老年人越来越多,干活的人却一年比一年少,工地、医院、农场、工厂都喊缺人,连东京一些便利店都开始挂出“招人难”的牌子,之前日本也从越南、尼泊尔招过一些实习生,但规模不大,而且时不时传出待遇不好、工作太累的新闻。 印度不一样,人多又年轻,还会英语,很多还懂技术,日本特别希望印度人来补充建筑、护理和IT这些行业,按照设想,印度工人不光来做体力活,还可以当程序员、工程师甚至护士。 虽然两国政府谈得热闹,但日本老百姓和企业心里都在打鼓。 日本公司普遍要求员工会说日语,而印度人大多用英语,虽然日本承诺培训语言,但学日语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位在东京开餐馆的老板就说:“试过招印度员工,但点菜、介绍菜品都说不明白,效率反而低了,” 日本社会对外来劳工一直不太放开,不少日本人担心:一下子来这么多外国人,会不会挤占本地人工作?社会治安会不会变差?网上有人吐槽:“以后东京电车会不会像印度地铁一样挤?” 印度人对于出国打工其实挺纠结的——虽然去日本能赚得比国内多,但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东国家同样在吸引印度技术人才,而且这些地方工资更高、移民门槛更低。 与此同时,印度国内也在努力留住人才,莫迪政府更倾向于让外国企业直接来印度投资,而不是看着本国人才外流。 日本和印度尽管面临不少困难,但都希望推进这个计划——日本确实面临劳动力短缺,印度则需要创造就业机会。 双方可能会调整策略,比如先不设定50万人的高目标,而是选择IT、护理等最缺人的行业进行试点,在日本建立培训中心帮助印度工人适应语言和环境,或者鼓励日本企业在印度设立分公司就地雇佣,而不必让工人赴日。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是否招聘,而在于如何有效落实。 日本和印度这次“劳工合作”就像一场跨国相亲——两边条件看起来挺配,但真要到一起过日子,才发现饮食习惯、说话方式哪哪都不一样。 好的合作不能光看数字划不划算,还得尊重人、保障人,日本如果只把印度工人当作“干活的”,却不愿给他们合理的工资、公平的待遇,甚至歧视排斥,那再好的计划也长久不了。 反过来,印度也要好好维护自己人的权益,不能只顾着送人出去挣外汇,不管他们在国外过得好不好。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人力流动越来越普遍,但我们不能忘记:每一个劳工背后,都是一个想努力生活的人,只有双方都带着诚意和尊重,这件事才能真正“双赢”。
日本人在中国有多少人转入中国国籍了?都在什么部门任职?涉密保密单位有多少日本移民
【65评论】【5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