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油门把孩子送到大学门口,我以为是送他去读书。 结果呢?这是我亲手把他后半辈子,送出了我的生活。 都说大学是孩子独立的第一步,这话说得太他妈文雅了。说白了,这就是一场“合法的人口迁徙”,目的地不是学校,而是另一个城市,甚至另一个半球。 寒暑假?别逗了。寒假被春运和七大姑八大姨一搅和,剩下没几天了。暑假不是在实习就是在考研的路上,哪有空搭理你。毕业后更干脆,为了份工作、为了个对象,直接把户口本都给你迁走。从此,你精心打造的“家”,在他嘴里就俩字——“老家”。 我算是看明白了,什么“常回家看看”,那就是一句写在日历上的客套话。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这代父母,就像那个月入五万的东北阿姨,玩命给孩子在本地铺路,修了一条通天大道。结果人儿子为了爱情,扭头就奔南方去了。这下好了,你不仅得掏空棺材本,跨越半个中国去给他买房、办婚礼,还得祈祷自己老了别生病,不然连个端水的人都没有。 这种感觉,就像你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白菜,最后让猪给拱了。 有人总站着说话不腰疼,说什么“父母要学会放手”。放手是没错,可这背后撕裂的是什么?是我们这代人心里,“家”是灶台上的烟火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陪伴。但在孩子眼里,“家”就是个充电桩,电充满了,人就跑了。他们追求的是星辰大海,我们守着的是一亩三分地。 这根本就不是代沟,这是两个物种的生存逻辑。 所以,别再对着孩子离去的背影伤春悲秋了,那画面就像看着一艘烧着你的钱、载着你的命的火箭,呼啸着飞向外太空。 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别让自己的养老金账户,也跟着一起空了。
感觉这是大学里超有用的人设了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