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科斯宣布:9月1日起,菲律宾按下进口暂停键整整60天!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米采购国,菲去年一口气吃进468万吨,越南占八成,泰国占一成。眼下,这两国得赶紧另觅接盘侠。 菲律宾这次“不买米”的导火索,是本地稻谷卖不上价。现在菲律宾农民卖一公斤稻谷,只能拿到8到10比索,可种一公斤的成本要12到14比索。 为啥米价这么低?全是“便宜进口米”闹的。今年上半年,菲律宾稻谷产量创了908万吨的历史新高,本来是丰收年,可越南、泰国、印度这些国家的低价大米疯狂涌进来,把米价砸到了谷底。 越南是菲律宾最大的“米供应商”,占了80%的进口量,人家规模化种米,成本低,卖得便宜,菲律宾本地米农的收入直接缩水了40%。 更惨的是,菲律宾一半以上的农田在台风带,土地分配还乱,本地产能根本扛不住进口米的冲击。 菲律宾这一停买,相当于从全球大米贸易里切走了15%的“大蛋糕”。 越南最倒霉——2024年对菲律宾出口大米赚了57亿美元,这一停,出口量可能暴跌30%。泰国也慌了,基准米价已经跌到392美元一吨,创了2017年以来的最低价。 印度倒乐了。这个之前因为限制出口把全球米价推高的国家,现在改打“低价倾销”牌,蒸谷米卖得比泰国便宜15%,库存还高达3230万吨。 菲律宾一停买,印度立刻加速往东南亚卖米,想抢越南、泰国的生意。 不过,越南也不是吃素的。虽然菲律宾停了60天,但越南大米出口7月还涨了52.1%,2025年预计能卖出去820万吨。 为啥?因为越南早就开始“找新买家”了——孟加拉国、中国、南非这些地方,现在成了越南大米的“新金主”。 菲律宾国内对这次停买吵翻了天。农业协会直接泼冷水:“60天停买治标不治本!进口商8月就能囤200万吨大米,等停买结束,便宜米还是能涌进来。” 历史教训更扎心——2018年菲律宾也搞过类似操作,结果国内米价反涨了22%,最后不得不赶紧重新买米。 国际金融界也在担心连锁反应。黎刹商业银行说,菲律宾不买米,全球米价还得跌,出口国可能打“价格战”,到时候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更难过。联合国粮农组织也警告,非洲这些靠进口米吃饭的地方,可能会闹“米荒”。 看着菲律宾这场“米价保卫战”,我觉得背后藏着三个“死循环”。 第一个,“农民越种越穷循环”:菲律宾农民种一公斤米亏4比索,政府一停买,进口商就囤货,等停买结束再低价卖。农民永远在“丰收-亏本-再丰收-再亏本”的圈里打转,根本出不来。 第二个,“出口国抢市场循环”:越南靠低价抢生意,印度靠库存压价,泰国只能跟着跌。全球米价越跌,发展中国家的农民越难活,可谁都不敢先涨价,怕丢了市场。 第三个,“政策左右为难循环”:菲律宾想保护农民,可一停买,全球米价就跌,非洲可能没饭吃;不停买,自己农民又活不下去。这政策,怎么选都是错。 说到底,菲律宾这场“米价保卫战”,赢的可能不是农民,也不是政府,而是那些能快速调整策略的出口国。可农民的血汗、全球的吃饭问题,谁来管?这场仗,远没到结束的时候。
菲律宾最后时刻怕了,撤走全部舰船,坐滩舰船员或在9月主动撤离。8月27日夜间,菲
【23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