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50年,解放军连长转业回家,可在登上军车的时候,他却发现一个衣衫褴褛

梦幻星辰醉梦 2025-08-29 19:30:48

[太阳]1950年,解放军连长转业回家,可在登上军车的时候,他却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女乞丐正在追着他跑,连长仔细一看,顿时愣住了! 洙边村在1944年冬天并不安宁,村头的土台子上,残垣断壁还在冒烟,日本人的扫荡刚走,男人们几乎都躲在家中,谁也不敢第一个响应村支书的动员口号,那时候,人活着就是赌命,年轻人不敢轻易说要去打仗。 梁怀玉不甘心,她家早被日本人烧光了,眼看邻里街坊都被打得七零八落,她的性子硬得像冬天的冻土。 没人响应,她就站了出来,话很简单,听着却像把刀划破了沉默,不是为了英雄主义,而是她觉得有人总得先迈出这一步,哪怕代价是终身托付。 刘玉明从邻村赶来,他是个孤儿,干活换饭吃的那种,从小被压在最底层,对“站出来”这种事也没啥幻想,可那天他就站了出来,他觉得这姑娘是真厉害,也觉得,可能这就是命。 婚礼简单到村民都不好意思称它为婚礼,三尺红布,两碗地瓜酒,几句乡亲的吉言,新娘还穿着带补丁的衣裳,可那种时候,活着都不容易,有个人愿意陪你赌未来,那就是最大的富贵。 集结号吹响得猝不及防,酒还没凉透,刘玉明已经扛起背包往村口跑,梁怀玉没追,只是攥紧了那块红布,她不是哭不出来,只是她知道,眼泪没用,从这一刻起,她要为两个人撑住一个家。 战乱结束得并不突然,家乡一天天安静下来,人却常常不敢相信和平是真的来了,梁怀玉不等通知,也不信消息,她靠的是自己打听,一点一滴把丈夫的踪迹拼凑起来,有人说,刘玉明可能在徐州。 第一次她带着亲手做的棉鞋出发,走到徐州时冻得手脚裂口,还在站台上等了十五天,没有见到人,钱也花光了,只能回村。 第二次又听说在济南,她干脆连票都没买,徒步三天三夜,路上连口热水都没有,走到腿都肿了,还是没找到。 第三次是1950年,她把家里仅有的鸡蛋卖了换成火车票,背着一个罐头瓶,里面装的是腌好的萝卜干,,一路没合眼,到了徐州就蹲在火车站打听,问见谁都敢上去搭话,她不是没羞没怕,而是这第三次,不能再空手回家了。 终于听说有个叫刘玉明的军官要转业,她提前一天守在出口,远远看见一个熟悉的背影,很多年没见,可那双肩膀她一眼就认出来了。 她喊出声时,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那一刻,她想的不是重逢,是确认他真的还活着。 重逢的时候,两人都变了样,他黑得像炭,她瘦得像柴,可眼神一对上,他们都没再犹豫,他们什么都没说,却胜过千言万语。在那个车站,她终于不用再一个人走回老家了。 战争结束前,日子比战火还难熬,消息断断续续,谁也说不准一个人到底是阵亡了,还是正在行军路上。 梁怀玉不信那些风声,只信自己收到的信,刘玉明每次立功,都会写信告诉她,她把那些字迹已褪色的信纸叠好,夹在箱底,没事就拿出来看看。 她不是等人,是在撑着一个家,白天去地里干活,晚上挑灯纳布鞋,农闲时,她把鞋拿去集市上卖,攒下的钱都换成干粮或衣物寄往前线。 她知道刘玉明不缺荣誉,但缺一样能撑住日子的东西,那时候,信封里不只有问候,连同寄出的,还有她压下不说的心事。 有一年,部队的流动医院来了,她家被分到两个伤员,一盘炕不够睡。她把炕让出去,自己和婆婆小姑子挤在走廊上。 那伤员不好意思,她却说:咱家也是军属,没啥外不外人,这话说出去没有人不服气,一个女人把日子扛得这么稳,仿佛就没输过命运。 邻里说她傻,说刘玉明可能早没了,她就从柜子里拿出那枚用红布包着的军功章,还有那张泛黄的照片,淡淡地说:“他在打仗呢。” 守候这件事,从来就不是坐等,而是用尽全力把每一天都撑过去,哪怕没人懂,哪怕路遥马长,她还是一针一线,把自己的信念织进生活里。 1980年,刘玉明拎着包袱站在洙边村老屋前,门吱呀一响,灶台前的妇人回过头来,两人隔着三十年的风尘对望,她的头发花白了,手里还握着补衣裳的针线,他没说话,心却早已经乱了。 1992年,村里敲锣打鼓送来“山东红嫂”的匾,梁怀玉有点不好意思,双手搓着围裙说自己就会种地做饭。 可那块匾立在屋外,谁都知道它不是摆样子,是一生苦过来的印记,她从没拿爱国说事,可她做的每件事,比话有力。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巾帼学党史】讲巾帼英雄故事(30):梁怀玉)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梦幻星辰醉梦

梦幻星辰醉梦

梦幻星辰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