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4年,郭子仪正在前线抵挡吐蕃大军,忽然儿子来报:“父亲,宦官鱼朝恩派人挖了咱家祖坟。”大臣都认为郭子仪要造反,结果郭子仪却对唐代宗哭诉道:“我常年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坟墓;如今我家祖坟被挖也是报应,不怪任何人啊。” 公元764年,六旬老将郭子仪正指挥唐军与吐蕃铁骑对峙,铠甲结了一层薄冰,眉须挂霜,他手中的令旗却稳如磐石。 突然一匹快马冲破军阵,信使滚鞍而下,嘴唇哆嗦着挤出几个字:“父亲,长安来报,鱼朝恩派人掘了咱家祖坟!” 帐中副将一拳砸在案几上,酒盏震得叮当响:“大帅,这阉奴欺人太甚。”亲兵们摸向刀柄,眼神里烧着火,毕竟在唐人眼里,祖坟连着家族气运,当年武则天打击政敌,最狠的手段就是毁人祖坟。 但谁也没想到,郭子仪竟连夜单骑入宫,身后既无兵马也无刀剑,只拖着五花大绑的儿子郭暧,他扑通跪在丹墀下,额头抵着冰冷的金砖:“臣带兵无方,部下毁人坟茔无数,今日天谴及身,实乃报应!” 这番操作,连代宗和满朝文武都看傻了,说好的血流成河呢?说好的权臣造反呢? 郭子仪与鱼朝恩的恩怨,堪称中唐版“将相和”的魔改剧情,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往蜀地,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 宦官鱼朝恩因侍奉左右受重用,从监军一路升到统管数十万大军的“观军容使”,尽管败绩累累,仍因护驾有功被封冯翊郡公。 而郭子仪则是实打实的战功顶流,收复两京、平定河曲、击退吐蕃,堪称“大唐救火队长”。 但鱼朝恩偏偏嫉妒心爆表,相州大战时,他瞎指挥葬送六十万大军,反手就把黑锅扣给郭子仪。 代宗继位后,又多次阻挠皇帝重用郭子仪,甚至听信堪舆师鬼话,认为郭家祖坟“堵了自己的官运”,干脆派人掘坟泄愤。 长安百姓们交头接耳:“郭令公祖坟的尸骨都被抛野地里了。”朝堂上大臣们偷瞄代宗,心里打鼓,郭子仪要是带着边军杀回来,唐室怕是要改姓。 谁知郭子仪竟把政治悲剧演成了人间清醒剧,他散朝回府后,儿子们气得跳脚:“区区盗墓贼抓不到,肯定有隐情!” 郭子仪却泡壶茶慢悠悠分析,吐蕃虎视眈眈,内讧就是给外敌送人头,而且鱼朝恩靠山硬,宦官嚣张也是因为皇帝默许,硬刚等于打皇帝脸。 再者他自己年事已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驾鹤西去,如果将来鱼朝恩若报复,郭家后人未必招架得住。 于是这出戏越唱越离谱,鱼朝恩设宴邀请郭子仪,宰相元载密告“这是鸿门宴!” 部下建议带重兵护卫,郭子仪却只带十几个家童赴约,见到鱼朝恩时,他直接摊牌:“听说你要害我,省得你布置,我自带精简版人马。” 鱼朝恩当场感动哭哭:“要不是您这样的忠厚长者,怎么会不怀疑我。” 低头忍一时,子孙富贵三代,因为郭子仪的做法,皇帝把谗言奏章扔火盆,喃喃自语:“郭卿若反,朕早成阶下囚了”。 鱼朝恩懵圈了,挖坟激将法失效,反被郭子仪坦荡气场压制,郭家稳赢了。 代宗不仅加封食邑,还把宠爱的升平公主嫁给郭暧六年后,鱼朝恩被宰相设计身死,百姓放鞭炮庆祝,郭子仪正默默重修祖坟。 新立的墓碑比旧碑矮了三寸,老将军摩挲着碑文道:“低点儿好,免得挡了别人的阳光。” 郭子仪难道真不知幕后黑手?他太懂了,从灵武拥立肃宗起,他就见识过皇家手段,咽下屈辱,是为保住身后那支能抗吐蕃的铁军,低头认“报应”,是为换皇帝安心、换家族平安。 鱼朝恩至死都想不通,自己挖的不只是郭家祖坟,更是大唐江山的墙角,当将士们看见功臣受辱都只能忍气吞声,谁还愿为这朝廷卖命? 信息来源:《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列传第七十·郭子仪传》
为什么吴三桂选择投降多尔衮,而不选择李自成呢?李自成开出的条件是:吴襄和吴三桂两
【166评论】【1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