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女生深夜花1800元开锁#【#25元上门2410元出门#?!“修锁刺客”怎

大皖新闻 2025-08-28 15:22:07

#独居女生深夜花1800元开锁#【#25元上门2410元出门#?!“修锁刺客”怎么破 】8月16日深夜,上海一名95后独居女生小慧(化名)在回家时发现自己忘带钥匙,于是通过手机软件找到了“老上海开锁换锁服务中心”,页面标注价格仅为25元。

随后上门的两位开锁师傅以“无法破解”为由,强行拆除了门锁,并安装了一套高价新锁。锁芯、防撬锁体、把手和夜间服务费等多项费用叠加,最终索要总价2410元。

由于当时已是凌晨,身心疲惫的小慧在不安中几经沟通,最终通过微信转账1800元,才得以让两人离开。

显然,小慧遭遇了专以套路消费者为业的“修锁刺客”。从下单那一刻起,她便落入了陷阱:商家以极具诱惑的低价和“上海开锁换锁销量榜前列”的宣传吸引顾客,并在服务详情页中用一行行小字罗列了十几项具体价格,匆忙中的小慧未能留意。

师傅上门后,再以“无法技术开锁”“必须强拆”等话术进一步误导。一旦获得同意,他们便迅速破坏原锁,造成既成事实,并以眼花缭乱的方式叠加报价,使消费者难以招架。

事后师傅甚至扬言“警察来了也不怕”,也正是因为锁已被拆、无从查验。在“高价威逼”和“凌晨压力”的双重夹击下,独处的小慧最终只能妥协,并通过微信转账间接帮助对方规避了平台监管。

整个事件中,强行拆锁无疑是关键转折。事实上,原锁并未损坏,根本无需拆除。只要门未反锁,通常都能通过专业工具打开。如果连这项基本功都不具备,开锁师傅恐怕早已被市场淘汰。在很多城市,普通开锁服务的价格也仅在百元左右。

那么,小慧当时为何不拒绝拆锁?问题在于,师傅的“话术池”里早有应对之策。即便消费者坚持不拆,他们也很可能强行索取上门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绝不会让消费者轻松脱身。

近期类似的高价开锁事件屡见不鲜。据上海12345热线统计,仅8月份就接到多起市民投诉,反映遭遇“套路开锁”。

综观多起事件,不良商家从事前宣传、事中施骗到事后推责,均设置了环环相扣的陷阱,令消费者防不胜防。个体维权往往面临重重阻碍,难以有效伸张合法权益。

以小慧为例,虽经多个渠道投诉,并在职能部门与平台介入后,最终“老上海开锁换锁服务中心”承认师傅行为失当,退还了800元,但她仍实际承担了1000元的不合理费用。

另一方面,该商家虽遭平台封禁,但其公司2025年6月才刚注册,“换马甲”再次入场并非难事。

换言之,如果“修锁刺客”的欺诈成本始终低廉,何以形成威慑、促其规范经营?面对企业不断“换壳”重来的现象,又该如何遏制?

消费者当然应保持警惕、审慎选择开锁服务。但消费者并非全能专家,在“修锁刺客”套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仅靠单方抵御欺诈,实属困难。

提醒消费者选择正规商家的前提,是要合力遏制市场乱象、净化行业生态。简单封禁某一商家远远不够。当平台上充斥经不起推敲的广告噱头和文字陷阱时,平台必须反思自身的管理疏漏,完善管理机制。

“修锁刺客”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更是行业信誉和市场环境。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体系。开锁属公安严格监管的治安特种行业,正规开锁师傅均需在警方备案,这种精细监管是合规经营的保障。

但也应看到,仍有大量不良商家混迹行业。监管部门应开展针对开锁乱象的专项排查,借助大数据等技术从源头上防范不良商家入市。同时,制定清晰的行业收费标准,推动线上线下明码标价。

个别开锁师傅在索价不成后,将消费者反锁家中。这类案例警示我们,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必须依法严惩,显著提高其违规成本。否则,将难以震慑层出不穷的“修锁刺客”。(安徽时评 配图:AI制图)

0 阅读:13
大皖新闻

大皖新闻

真相·真情·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