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海一独居女生,深夜花25元开锁,结果,2名开锁师傅以无法破解为由,将她家门锁强行拆除,安装高价新锁,并向女生索取费用2410元。女生认为对方坐地起价,可师傅却说他们是明码标价,就算警察来了也不怕。看着2个大汉不走,女生非常害怕,只能付了1800元,才让2人才离开!事后女生进行了投诉。 (信息来源:海报新闻)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独居人群数量日益庞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独居人口数量已接近1亿,且女性独居者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享受独居自由的同时,这一群体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消费安全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近期,上海一位独居女性小慧的遭遇,引发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广泛关注。 当城市多数窗户都熄灭灯光,小慧才拖着疲惫的身影抵达家门口。 可反复摸索背包、甚至翻遍随身的手提袋,都没找到那串熟悉的钥匙,她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情急之下,她打开手机寻找开锁师傅,一条主打“开锁换锁 25 元起”的广告,瞬间闯入了她焦虑的视线。 在紧急状况下,这个看似实惠的价格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该服务。 短短十分钟后,两名开锁师傅迅速赶到。 然而,事情并未如小慧想象的那般顺利。 师傅们检查门锁后,告知她无法通过技术手段开锁,唯一的办法是强行拆除旧锁并更换新锁。 还没等小慧反应过来,师傅们便迅速拆除了旧锁,紧接着开始安装新锁。 新锁安装完毕,小慧询问费用时,师傅们递上的清单让她瞠目结舌。 清单上罗列着锁芯580元、防撬锁体500元、把手480元,还有夜间服务费150 元、强开费300元以及安装费200元,各项费用加起来竟高达2410元。 这与最初广告中的25元相差甚远,小慧当即表示质疑。 但师傅们态度强硬,坚称所有收费都是明码标价。 他们甚至声称报警也不怕,话里话外全是指责小慧自己选择了这些高价的锁具组件,他们已经履行了告知义务。 深夜时分,孤身一人的小慧面对两位态度坚决的壮汉,内心充满了恐惧与无奈。 她确信自己并未得到充分告知,否则她宁愿选择去住酒店。 在极度无助的情况下,小慧最终只能与师傅们协商,以1800元的价格支付了这笔高额费用。 事后,小慧没有选择默默忍受。 她通过服务平台和12345 市民热线,以及媒体等多个渠道进行投诉。 经过一系列努力,涉事的“开锁换锁服务中心”最终承认了乱收费行为,并向小慧退还了800元。 尽管获得了部分退款,但小慧对这个结果仍不满意。 从法律层面来看,商家的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若商家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退一赔三” 的赔偿。 实际上,在其他类似案例中,消费者选择正规公司开锁,仅花费50元便解决了问题。 随着到家服务的普及,如何保障独居人群的消费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各服务平台虽已建立服务审核机制,但线下服务执行环节仍存在监管盲区。 这在夜间服务场景中显的尤为严重,消费者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 为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独居者在选择上门服务时需格外谨慎。 应优先选择信誉良好、评分高且评价好的正规店铺,切勿被不切实际的低价广告所迷惑。 在服务开始前,务必详细询问各种可能产生的费用。 一定要问清楚是否包括能否不开锁、不换锁的费用。 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建议全程录音或录像,以便在出现问题时保留证据。 一旦感觉情况不对,应立即联系亲友或报警求助,切不可让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此外,各大家服务平台也在积极采取措施。 目前,已有平台推行“价格透明化”措施,要求服务者提前明确告知各项费用。 部分平台还专门推出了“独居女性专属通道”,为特定人群匹配经过严格审核的服务提供者,以保障他们的消费安全。 消费环境的改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服务提供者应秉持职业道德,平台要加强审核监管,消费者自身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相关部门更要加大执法力度。 只有各方协同合作,才能让独居人群在享受便捷生活服务的同时,确保自身消费安全。
8月16日,上海一独居女生,深夜花25元开锁,结果,2名开锁师傅以无法破解为由,
冠贤
2025-08-27 16:52:52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