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打稀土牌,这次轮到中国了吧!石油让美国开采,铜矿给了加拿大。巴基斯坦预估稀土有500万吨,但是稀土不同于石油和铜矿,目前全球,只有中国有稀土提炼技术,如果不和中国合作,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巴基斯坦政府宣布境内探明稀土储量达500万吨,这个数字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全球产业链中激起层层涟漪。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三个月前,巴基斯坦刚将全国最大铜金矿的开采权交给了加拿大企业,而石油资源早已被美国资本深度渗透。 当稀土这枚战略棋子落下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转向了东方——那个掌握着全球92%稀土冶炼技术的国家。 在俾路支省荒凉的戈壁滩上,中国地质勘探队的红旗已经飘扬了七年。这里蕴藏的不仅是500万吨稀土矿藏,更是一个关于技术霸权的现代寓言。 2023年,当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大棒重构全球供应链时,中国反手打出稀土出口管制牌,直接卡住了F-35战机400公斤/架的稀土需求命门。特斯拉电机里90%的钕铁硼磁体,日本精密仪器中不可或缺的铽元素,最终都要经过中国包头稀土研究院的萃取槽。 这种技术垄断的威力,在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的遭遇中可见一斑。这家全球第二大稀土生产商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投建冶炼厂,却因无法突破溶剂萃取技术壁垒,最终不得不将精矿运往中国加工。 更讽刺的是,美国芒廷帕斯矿虽然拥有世界级储量,其选矿流程中使用的浮选药剂配方,竟源自中国某科研院所二十年前公开的专利文献。 巴基斯坦的稀土牌局里,藏着比矿产更复杂的博弈。2024年4月,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伊斯兰堡与巴方外长达尔的闭门会谈持续了整整四小时,会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关键矿产合作"被放在了关税问题之前。 但当美方技术团队带着地质雷达抵达俾路支省时,却发现中企早已完成三维地质建模——从2018年中巴经济走廊启动矿产合作以来,中国不仅提供了低息贷款,还派遣了300人专家团队驻场指导。 这种时空错位感,在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地铁的控制中心达到极致。2020年开通的这条现代化地铁,其信号系统、牵引电机、制动装置全部采用中国稀土永磁材料。 当美国技术员在矿区对着陈旧设备抓耳挠腮时,巴基斯坦工程师正通过5G网络实时监控着27公里外地铁列车的稀土电机温度。这种技术代差,让所谓"稀土备胎计划"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历史总是充满黑色幽默。二十年前,日本曾投入2000亿日元研发稀土替代技术,最终在2015年发现其研发的钕铁硼磁体能耗比中国产品高出40%。 如今巴基斯坦面临的抉择,与当年越南、马来西亚的遭遇何其相似——这些国家都曾试图绕过中国建立稀土产业链,却最终因环保成本、技术门槛、市场渠道三重壁垒铩羽而归。 在伊斯兰堡的矿产招标会上,一个细节颇具象征意义:当美国代表团展示其"去中国化"供应链方案时,大屏幕上突然跳出中国稀土集团的实时报价——这个意外插曲让会场陷入长达十分钟的沉默。 更耐人寻味的是,招标文件第47页明确写着:"中标方需承诺将30%的冶炼环节外包给具备国际认证的中国企业。" 这场稀土博弈的终极剧本,或许早已写在巴基斯坦的贸易数据里。2025年上半年,喀什对巴基斯坦贸易额同比增长74%,其中稀土深加工产品占比从3%跃升至19%。 当美国还在为3个月的国防库存焦虑时,中企已在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地区建成了全球首个零排放稀土选矿厂。技术壁垒、产业链闭环、绿色标准,这三重护城河让任何试图打破中国稀土霸权的尝试都显得徒劳。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这场竞赛的胜负早已注定——当中国将稀土从"资源牌"升级为"技术-金融-产业"复合型武器时,任何单一国家的资源储备都不过是棋盘上的过河卒子。 对此,你们怎么看?
稀土:中美缠斗出现“分水岭”美媒消息,美国最大的稀土生产商MPMater
【54评论】【6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