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带着没有发动机、没有风洞、没有隐身涂层的“可汗”战机到迪拜,能一口气签下了几十架意向订单,原因只有一个:价格低到让买家忽略了它还没完全定型。 土耳其自主研发的“可汗”(KAAN)战斗机项目,呈现了全球军贸领域一个独特的现象。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款号称五代机的战机,其实还没完全定型,连本国空军都没列装,更关键的是,它身上还有不少明显的“短板”——发动机靠美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给F-16设计的老款,总共就拿到8台。 国内没有大型风洞,气动设计得外包给欧美公司,连五代机最核心的隐身涂层都没搞定,实测的雷达反射截面比中国的歼-35还高60%,隐身能力一直被质疑。 可就是这么个“半成品”,在迪拜一亮相,居然一口气签下了几十架意向订单,这到底是为为什么呢?说白了,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价格太低,低到让不少买家都愿意暂时忽略它没定型的问题。 要知道,欧美同类的五代机比如F-35,价格可不便宜,而土耳其给“可汗”定的价,据说还不到F-35的一半,甚至可能更低,还喊出“用F-35的钱买F-22的体验”这种吸引人的口号,光这价格优势就抓住了不少国家的目光。 而且土耳其不光是卖飞机,还抛出了更实在的“诱饵”——愿意给采购国开放技术参与权。 比如,让对方参与部分制造工艺,共享后续的改进技术,甚至帮忙在当地建生产线。这种“边卖边改”的模式,对很多想发展自己航空工业的国家来说太有吸引力了。 他们心里清楚“可汗”现在有技术风险,但更看重能通过合作引进技术、培养本土人才,为以后实现国防自主打基础,相当于做了一笔着眼未来的战略投资。 当然,除了价格和技术共享,背后还有不少地缘政治的原因在推波助澜。就拿中东的沙特来说,早就想从美国买F-35了,可美国为了保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优势,一直不同意,沙特只能找替代方案。 还有印尼、埃及这些国家,要么因为资源出口问题,要么因为采购其他国家设备,想买F-35的进程都被美国卡住了。 这些国家本来就想摆脱对美国军工的依赖,“可汗”的出现正好给了他们一个新选择,既能满足防务需求,还能在国际上找个战略平衡。 不过话说回来,土耳其自己对美国的发动机和关键技术依赖太大,现在美国国会都开始审查“可汗”出口合不合规了,万一美国以后断供或者搞制裁,整个项目说不定就停摆了。 而且那些买家签的大多是没法律约束力的“意向书”,比如沙特就在合同里加了“退出条款”,要是以后能买到F-35,随时能无赔偿退出,显然也是怕项目黄了吃亏。 但不管怎么说,土耳其这次算是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军贸路子,也给其他想搞自主军工的国家提了个醒——有时候找准定位、灵活点,说不定能在传统技术壁垒里找到机会。
为什么土耳其会对歼35隐身战机如此执着?可汗就是一架航模,气动外形必须和飞控
【25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