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名解放军战士不慎摔落悬崖和部队失去了联系,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误打误撞发现了敌人的指挥部,面对穷凶恶极的敌军,解放军战士非但没有退缩,反而心想:既然来都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归吧,于是便开始了他的行动…… 22岁的解放军班长陈洪远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以“摔下悬崖”这种狼狈方式开启一场传奇战斗。 更离谱的是,这一摔,竟直接把他“送”进了越军指挥部的大本营,老天爷递来的“入场券”,不干票大的都说不过去。 陈洪远是14军40师118团1营的尖刀班班长,贵州山村出身,参军三年练就了一身丛林作战的本事。 战前,连长反复叮嘱:“穿插任务就是刀尖舔血,谁掉队谁就得靠自己杀出来!” 没想到这话很快应验了,一发炮弹突然炸响,气浪把他掀飞,天旋地转中滚下悬崖,一头撞上岩石昏死过去。 醒来时,四周寂静得可怕,摸了摸腰间,水壶被弹片打凹了一块,竟是这玩意儿救了他一命。 耳机里只有滋滋杂音,战友的呼喊早被炮火吞没,按战场纪律,掉队士兵该撤回集结地,但陈洪远啐了口血沫:“当兵是来打仗的,空手回去算什么爷们?” 他拖着伤腿往枪声最密的方向爬,却在浓雾中撞见一道铁丝网,网后散落着越南饼干包装袋,土坡上还有新鲜脚印。 再往前摸,山洞里传出电台滴滴声,夹杂着男人急促的对话,甚至有个女声在高声下达命令,陈洪远头皮发麻,这哪是普通营地,分明是敌军指挥所! 孤身一人,弹药有限,硬闯等于送死,但放走这机会,比死还难受。“来了就不能空手而归!” 他心一横,攥紧最后两颗手榴弹,拉响引信猛掷进洞,爆炸声未落,已经冲进洞内迎上一个满脸是血的越军军官,抬手一枪结果对方。 身后脚步声逼近,他抡起枪托向后猛砸,偷袭者应声倒地。 子弹打光后,他摸出最后一颗手榴弹扔向坑道深处,岩壁反弹险些炸到自己。 浓烟中七横八竖躺着八具越军尸体,电台和电话机碎成渣滓。陈洪远给尚有气息的敌人补枪,确保一个不留。 正要撤离,洞口突然窜出大黄狗狂吠,子弹扑面而来。一颗流弹击中钢盔,弹头嵌进左眉骨。 他咬牙拔出弹头,扯下敌军被褥里的棉絮堵住伤口,血水混着汗水糊了半张脸。 此时山腰传来战友呼喊,他嘶哑回应:“自己人,阵地拿下了。” 战友冲上来时,只见班长身后躺着十六具敌军尸体,还有一条被击毙的军犬,炸毁的指挥所里,那本密码成了宝贝,我军借此破译越军通讯,后续战斗如同“开了天眼”。 但传奇还没结束,重伤的陈洪远拒绝战友护送,他选择独自撤离,身上也就只带了四颗手榴弹,但就算是身受重伤,他也依旧在坚持战斗。 下山路上,他先后遇到三名奄奄一息的伤员,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四个人组成“伤员互助组”,在丛林里爬行三天三夜,没吃没喝就嚼芭蕉杆,伤口化脓引发高烧。 陈洪远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去,就把最后的手榴弹分给大家,他说:“要活一起活,要死也得拉几个垫背。” 被搜救队发现的时候,他左眼已经失明,衣服上也到处都是血迹,整个人已经是出气多,进气少,好在最终人救了回来。 战后核查证实,他单枪匹马毙敌十六人,端掉的是越军连级指挥部,中央军委授予他“孤胆英雄”称号,成为全军首个获此荣誉的一级战斗英雄。 有人问陈洪远是否后悔,他答:“一只眼睛换十六个敌人,值!” 这话背后,是老山战役的惨烈现实,118团1营当天共有178名战士牺牲,平均年龄不到20岁。 更多失散士兵被地雷、伏击或热带病吞噬,而老山地区每平方米竟埋着三颗地雷。 陈洪远的“运气”,实则是绝境中军人本能的爆发,冷静判断、精准出击、永不抛弃战友。 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有关键时刻选择责任的人,他的故事之所以被铭记,正是因为那份“来了就不能空手而归”的担当,这比任何剧本都更震撼人心。 信息来源:《解放军报》
1988年3月15日,执行境外抵近侦察捕俘行动的老山第十五侦察大队4
【3评论】【1点赞】